袁燦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校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發展,而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在高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保障各項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當前學生的思想較為獨特,個性鮮明,所以高校在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室,應用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將學生作為主體,使得學生積極配合和參與到教育管理工作中,進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高校教育工作的完善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學管理;實踐策略
引言
在高校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主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管理工作中,高校通過應用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使教師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獲得新的進展,從而使學校和教師在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適應性人才和與時俱進的創新型人才,并在該理念的引導下實現對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培養深化。
一、高校教學管理管理現狀
(一)師生以人為本的育人觀念薄弱
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引入高校教學管理時間較短,部分教學和學生尚未構建較強的意識觀念,這是高校教學管理不足之一。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從教師角度來看,很多教師的教學管理觀念還停留于過去,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在他們那里已經形成了慣性,要想在短時間內更改很難,加上一些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保守態度,導致他們不敢輕易嘗試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在思想上就未能形成轉換,更何況在實際教學管理中加速完成觀念轉變;其次,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對自身發展沒有明確的規劃,缺乏長遠眼界,多數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一種茫然狀態,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學,就更不用談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促進配合管理的想法了,加之自我定位不清晰,對自身發展方向模糊,找不準自身優勢和劣勢,因此很難把握機遇、避開威脅。綜合以上兩點可知,師生“以人為本”觀念的薄弱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推進造成了直接影響,并逐漸成為阻礙其發展的阻力因素。
(二)高校教學管理方式死板僵硬
很多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系統性和執行性都很強,但是過于單一,管理模式趨于固化,沒有與時俱進進行合理轉變,導致在管理過程中出現學生死讀書的現象,不會對已學知識進行靈活應用,思維上的一板一眼會造成學生只會做題考試,而不會發散思維,難以實現綜合素養的培養。
(三)高校缺失監督管理制度
高校不斷變化的管理環境,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難度,因此高校不僅需要對管理工作加大投入,而且還要對監督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對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失誤等情況要及時采取有效解決措施。但是大部分高校對管理監督機制并沒有建立,各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缺乏對管理者的監督,沒有對管理工作者進行考核,所以,導致管理者沒有主動意識,并且有較大的隨意性,無法確保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實踐策略
(一)樹立以教師發展為本的觀念,建構多元化教育教學體系
教師作為學生教導工作開展的主體,其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決定著教師的執教水平。為此學校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開展時,必須樹立以教師發展為本的觀念,正確衡量教師在其崗位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制定相對應的管理制度,深度激發出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學校應依托于現有資源,為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無論是對于教育,還是教學來講,必須深度落實教師本質職能,開展多方位教師學習計劃,營造出一種穩定良好的校園氛圍,削弱行政化觀念所帶來的影響,從而令教師參與到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制定與開展過程中。
(二)建立情感與制度相對接的管理機制,對教師提供積極性的引導
為保證教師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發揮重要的職能效用,高校管理人員須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特別是針對部分主流專業的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教師工作特性,建立相關的獎懲機制,使教師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可達到自我調節的能力,以此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教育管理中。制度的建設則是對教師在教學中的各項行為進行相關約束,制度的功能及體現是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的,即在遵循一定的管理制度規律的同時,又全面體現出民主意識,兩者的相輔相成,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管理觀念。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
思高度和思維方式決定發展方向和成效,意識形態的確立是行動實施的內生動力,為了有效改善高校教學管理不足并使“以人為本”教學管理理念惠及每一位在校生,校方和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的意識觀念建設,從思想上滲透理念,在實際教學中融合這一管理理念,做到全方面覆蓋,讓“以人為本”的先進教學管理理念有效融合并滲透到高校教學管理中。以此促進學生個人發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挖掘他們的創新創造力,讓他們在學習生活的細節中錘煉過硬本領,在實踐探究中培養綜合能力。
(四)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以人為本的理念,其核心是感情,把情感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體現出來,才能把以人為本真正地體現出來。進一步來講,我們要做的是關心以及愛護學生,這是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性工作,它可以把學生的內心打開。相關工作者應該富有愛心,時刻全面地關注學生,在學生面對困境時,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施以援手;在學生獲得成功時,和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然后是對學生要有一定的了解,把對學生的深入了解當作基礎。在以往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都是以相關工作人員自己的角度出發開展工作,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因此管理工作的針對性不強,難以產生預期的效果。因此,和學生之間展開毫無保留的、推心置腹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要想實現這樣的交流,我們必須要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在這個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可以充分地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以及感受,這些是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不僅僅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還能同時保障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引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為高校教學管理提供了巨大幫助,為其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教師的教學管理工作更具創造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踐和綜合活動。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下,高校管理會更具系統性,適應社會發展,跟隨時代進步。
參考文獻:
[1]王乾.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滲透[J].中外企業家,2020(04):217.
[2]孟慶一.“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管理觀察,2019(36):108-109.
[3]王乾.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滲透[J].中外企業家,2020(0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