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熠
摘要:在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中,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也在進行改變和創新,教師在教學中也在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傳授更多內容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學的效率,這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然而當前所使用的教學方式并沒有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深刻的認識教學方式的內在本質,只重視表面形式,如此就無法發揮出新穎教學方式的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而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到重要的影響,可以更好的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進而奠定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在新課改理念的不但推動中,教師要善于采用新穎的實踐教學模式,合理的運用發揮出教學實踐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重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互動效果
開展有效的小學語文實踐教學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要摒棄傳統教學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集中精神飽含深情的講解課堂內容,而學生在課堂下沉默的聽。這也是大多數學生教學的現狀。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身心成長發展還不完善,對一件事物的注意力難以保持長久,所以想要讓他們集中精神的關注一件事情非常的不現實,教師再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就更難以發散他們的思維。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和學生之間多多進行溝通交流,通過課堂提問來活躍課堂學習的氛圍。比如在學習部編版課文《北京的春節》時,教師就可以采用互動的方式。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的家鄉是哪里?同學們還記得自己的家鄉是如何過春節的嗎?都需要準備些什么?都有哪些風俗習慣?”通過這樣的提問把學生的回答欲望激發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回到問題,以此來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提高參與感和成就感。
二、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創新教學的目標,結合當前學生的身心特點,制定科學明確的教學目標,并通過教學活動來教學目標的有效性,并體現出閱讀教學方式創新性和時代感。進而發揮出閱讀教學的最大優勢和作用。此外在設計教學目標的同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素質教學的內容,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切實的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在學習《畫楊桃》這篇課文中,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教學目標,首先通過閱讀教學可以熟練的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其次通過教師的引導帶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并讓學生通過學習本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實事求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興趣愛好設計教學目標,并且在落實教學目標的同時,適當的延伸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學習更多的時候,鍛煉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教學理念的不斷推進中,在閱讀教學中需要創新教學的觀念和模式,要求語文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的以學生的需求為基本,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實踐開展閱讀教學,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保證班級所有學生都能通過閱讀實踐活動提高和鍛煉閱讀理解能力,進而真正的體現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本文以《手術臺就是陣地》為例,語文教師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運用小組閱讀的方式,把學生劃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閱讀任務,感受到課文中想要表達的情感和素養,當小組合作閱讀結束后,教師讓每個小組匯報閱讀的結果,如此可以提高學生的成就感,[1]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又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探究,并通過討論和交流的方式來探究文本,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在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創新教學的方法,實現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比如在學習《丁香結》這一課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視頻功能將丁香花從發芽到開花的過程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視頻中了解丁香花的成長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進而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對丁香花的喜愛。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理解,激發出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實現語文教學的多元化。運用多媒體教學需要設計和制作課件,在制作課件的同時需要教師重視課件主體的和外觀的設計,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活躍課堂學習的氛圍。提高教學的質量。還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來設計相關的課題,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
五、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來創建教學活動,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學習相應的知識,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學生體會感悟能力。比如在學習《秋天的雨》一課時,本文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營造相應的學習環境,[2]之后融入學生感性的話題,提高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調動小學生渴望學習課文內容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這種生動的場景中進行閱讀和學習。同時語文教師通過這種模擬秋季下雨場景的方式,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感悟和體會,使小學生高質高量的完成本節的學習任務,進而落實小學語文教學創新實踐的目標。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語文實踐教學的效率,需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給學生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獲取相應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袁譽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8):123-124.
[2]郭歲換.小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探討[J].讀寫算,2021(1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