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仁
摘要:生物實踐活動作為生物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乃至中國學生核心素養來說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從改變傳統理念,激發學生潛能;立足生物教材,梳理實踐活動;高于生物教材,挖掘本地資源;加強資源配置,創新活動方式;完善評價體系,注重活動總結等方面闡述開展初中生物實踐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物;實踐活動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終身學習、適應社會發展的人。中國學生核心素養主要的框架體系在初中生物學科中主要以培養學生對“生命的認知”“自然的探索”“科學的實踐”“社會參與”為主要體系,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著力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生物實踐活動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作為一種能夠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活動模式,對于發展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實踐活動的開展策略,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改變傳統理念、激發學生潛能
在核心素養下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從原來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念的培養目標,轉變為核心素養的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理性思維和社會責任四個方面。因此,這就需要生物教師要緊跟課程改革的要求,努力打造生本課堂,倡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變為主動的知識學習,重視開發、精心設計課內外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該由主導者轉為引導者或組織者,適當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或合作等形式完成實踐活動,并注重實踐的總結和反思。
開展初中生物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生物學科核心概念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潛能。不同于傳統的生物課堂,生物實踐活動要求學生既要動腦、又要動手,因此,在完成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總結反思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潛能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激發。
二、立足生物教材,梳理實踐活動
生物實踐活動應立足于教材,將實踐活動與課內外教學有機融合。教師首先需要認真研讀課標,鉆研教材,結合實際情況梳理適合本地區開展的實踐活動,其次,在平時的課堂教學,課后實踐活動,或作業布置等方面,精心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注重實踐活動的記錄,總結和整理,形成一系列基于教材的課內外實踐活動案例。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二節《調查周圍環境中的生物》一節課中,安排學生在課上進行校園生物實地調查活動,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的綠色植物》中的學習前,教師首先安排學生利用某種種子種植一種植物,再開始本單元的學習,在學習本單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時,學生已經提前感受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甚至植物的開花結果,這對于學生學習新知識非常有幫助。在學習了本單元第二章第一節《種子的萌發》后,安排學生課下發綠豆芽,為家人制作美味的綠豆芽食譜,測定綠豆發芽率,比較自己發的綠豆芽和市面上出售的綠豆芽的不同,引發食品安全的思考[1]。
三、高于生物教材,挖掘本地資源
開展初中生物實踐活動以教材為基礎,但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國家課程地方化、本土化應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因此,開發挖掘本地特色自然資源,服務于生物實踐活動,是一種重要的途徑。紅樹林作為深圳重要的自然資源,作為深圳的初中生物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程度了解本地資源,提高熱愛本土資源意識。第一,開發基于本土資源的課堂教學,梳理教材中適合融入深圳紅樹林資源的教學案例。第二,基于課堂教學的反饋作業,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通過實踐作業形式得以拓展延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第三,開發基于本土資源的實踐研學。使得生物教學真正體現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學科精髓。
四、加強實驗配置,創新活動方式
首先,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生物實踐活動往往也離不開實驗,因此,學校生物實驗室的準備,配置顯得非常重要。學校的硬件設施可以為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一方面,學校應該保證生物教學硬件設施的投入,生物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基礎開發拓展實驗,梳理需要用到的實驗器材。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生物學習氛圍,開發校園內的動植物資源。
其次,考慮到疫情背景下,部分實踐活動不便開展,可以適當開發具有居家特點的實踐活動,如利用家中常見的食材或動植物為主題,以寒暑假作業的方式設計系列實踐活動方案。
最后,生物實踐活動還可以體現在學校的學科活動中。如學校科技節活動,可以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設計具有生物學科特色的趣味性實踐活動。
五、完善評價體系,注重活動總結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具體情況。對于實踐活動來說,評價不僅要關注活動結果,更要關注活動的過程和記錄,體現在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各種能力,如探究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總結能力的評價,還要注重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亦可以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對學生展開評價。評價方式在多樣化的同時,又需要根據實踐活動的類型進行著重評價。
教師還可以給每一位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建立電子版“檔案袋”,同時,教師在注重完善評價體系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實踐活動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引導學生注重實踐活動的總結,以及自身也要總結經驗,以便下次同類型的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好。
總而言之,生物實踐活動作為生物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開展生物實踐活動,應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但作為一名一線的生物教師,我們應該盡量克服困難,設計適合學生的實踐活動,給予學生豐富多樣的生物課外實踐活動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為發展中國學生核心素養作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梁穎.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實踐活動的研究策略[J].新課程下,2019(3):188.
[2]袁榕.基于生物核心素養的綜合實踐活動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