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妮
摘要:小學數學的很多課程和學生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貫徹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將數學教材和學生生活聯系起來,靈活轉變自己教學方法,將教材中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提升數學課堂的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生活化
引言:
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征是教育回歸生活,體現生活性。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注重教學目標和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夠靈活運用個人所學的數學知識,真正做到教育回歸生活。本文旨在研究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
一、當前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過分專注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在數學課堂上主要講解數學的基本公式和數學考試的題型,忽略了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也忽略了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被動接受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無法體會數學的學習樂趣,也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導致漸漸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講課方式過于單一,課堂氛圍低迷。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沒有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也沒有和學生及時交流和溝通,在課堂缺少必要的互動,忽略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難以主動思考,在課堂難以集中注意力,導致課堂的效率低下。
二、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組織生活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在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們組織一些實踐活動,這樣可以更好地拓展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增加課堂趣味性,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的魅力。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們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探究。例如,在學習“正方體和長方體”這節內容時,首先學生們需要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公式進行理解和記憶。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點,就需要為他們組織一些生活化的實踐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更好地去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在課前準備一些禮物,與自己的同桌交換這些禮物。禮物需要用包裝紙進行包裝,學生們首先需要計算好包裝紙的大小,然后將尺寸報給教師,教師為學生們準備相應尺寸的紙張,學生可以在上面設計圖案,以此來傳遞自己的心意。最后,學生需要用這張紙來包裝自己的禮物,看這一張紙的大小是否合適。教師可以借助這樣的活動引出教學內容,以此更好地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挖掘教材內容,開展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的教學要從教材入手,以教材為基礎聯系學生的生活并融入生活的元素,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活化的數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時,仔細探究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的教學方式,貫徹生活化教學理念,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例子,為了方便學生課上的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類似于教材封面,長方形的藥盒或者是魔方的一個面(正方形)。準備的教學工具要和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能夠做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引用課堂中現有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物體,類似于黑板和長方形的橡皮等等。那么,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老師講課用的黑板是什么形狀呢?你們還能不能找出和黑板同樣形狀的物體呢?”同學們回答“窗戶的形狀,直尺的形狀”等等,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順利引出長方形的概念,“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像我們生活中的日歷或者電視機等等都是長方形,那么這種由四條邊組成的四邊形,且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平面圖形就是長方形。”教師在引入長方形的概念時,合理地聯系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幫助學生理解長方形的含義,提升了教學質量。
(三)創設教學情境,聯系學生生活
情景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領悟講解的知識,增進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合理利用情景教學法,聯系學生的生活,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例如,當教師在講解“年、月、日”這一章節時,就可以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首先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生日是什么時候嗎?”學生們對于自己的生日一定是十分了解的,當學生說出自己的生日時,教師接著說“看來同學們都清楚呀,那么你們知道自己爸媽的生日嗎?自己的爸爸媽媽和你們出生的年份一定是不一樣的,我們每過一年年份也會不一樣,今天老師就教大家學習年月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引入生活中的年月日,將學生的生日和父母的生日不同為出發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提升了課堂的效率。
(四)設計課后作業,走向生活領域
課后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教師設計作業時可以靈活改變作業的形式,不僅僅局限于數學的抄寫作業,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實踐性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自身的生活中去,讓教材的數學知識走向學生的生活領域。以前文的年月日為例子,學生在課上學習了關于年月日的數學知識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實踐性的作業,例如讓學生尋找生日,并判斷日期是大月還是小月,是哪一個季度的等等,為學生羅列一個表格讓學生去調查身邊指定的人,像是其他的任課老師,班里的某一位同學等等,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還能增進和他人的關系,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要貫徹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在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讓教育回歸生活。
參考文獻:
[1]金林. 回歸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 智力,2021,(13):101-102.
[2]王永霞.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研究[J]. 考試周刊,2021,(3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