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朝勇
摘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打好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重要前提,同時也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全面發展做好基礎性的專業工作,可以看出,語文是小學階段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綜合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程度,同時還需要制定出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斷對自身教育理念進行轉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活動當中全面掌握知識,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有效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深入落實的背景下,廣大知識傳授者便來了最大的挑戰,不僅需要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轉變傳統理念,同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綜合發展現狀,落實更加科學的教學模式。在新階段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明顯可以看出,由于大多數教師所采用的方式不夠科學化,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無法激發學生興趣。針對于這種現狀,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進行創新,充分考慮到學生綜合發展情況,采用靈活的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強化整體教學有效性,這樣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并且順應學生綜合發展需求。
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課程教學體系當中的重要環節,通過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強化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引導學生不斷積累大量的知識,為學生的綜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可以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但是許多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整體上來看,影響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有效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有效培養其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其中情感,從而引導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
例如,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促使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強化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并且有效強化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筆者通過了多媒體的形式,在課堂中為學生們播放了關于《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視頻片段,通過精簡的視頻,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多重感官,學生們受到了視聽覺上的巨大沖擊。學生們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也能夠投入自己的情感,調動了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然后,筆者再讓學生們結合課文進行閱讀,學生們就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不斷加強思考,采用有效的方式強化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通過預習活動,學生可以提前了解到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但是大多數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日常學習活動當中比較缺乏自主預習的習慣,對于其整體學習效果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并且不利于小學階段學生日后的綜合發展。所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促使學生在預習活動當中進行自主思考,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引導學生總結預習知識、歸納預習問題,這樣才能推動整體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并且大大節省課堂教學的實踐,有效集中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
例如,在進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學之前,為了促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并且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筆者結合課文提出了: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課文分幾部分, 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通過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詞語?從哪里可以看出門前水泥道的美?短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這個季節還有什么樣的美景?等問題,讓學生們帶著這些相關的問題展開了預習活動。此外,筆者要求學生們在預習的過程中勾畫出生字生詞,并且通過查閱字典等方式進行思考,這樣才能夠實現預習的目標,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引導,進而有效實現良好的教學目標。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通常依靠單純的“一言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枯燥、乏味,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探究的興趣不僅影響了學生綜合方面的成長,甚至不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此,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啟發,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活動,優化整體的教學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語文知識學習,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陶罐和鐵罐》教學的過程中,在引導學生們掌握了基礎性的知識內容以后,學生們紛紛表示對于“鐵罐”的傲慢比較氣憤,所以,筆者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們思考,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把勺子、一個案板等,在聽到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內容之后,自己會說一些什么。學生們在這種學習活動當中有著較強的興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紛紛各持己見,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筆者應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效活躍了教學氛圍,同時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以及能力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促使學生加強所學知識理解,同時推動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質量取得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紅.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體會[J].科教導刊(下旬),2017(01):117-118.
[2]陳宇,陳文祥.論小學語文教育的價值追求及科學化構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29(11):103-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