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虎 李紅鋼 廖愛華 黃東暉*
(1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解剖教研室 湖北武漢 430030;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健康研究所湖北武漢 430030)
生殖醫學是研究兩性生殖健康的現代醫學科學的重要分支,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學科之一。生殖醫學并不單純等于不孕不育,其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包括不孕不育、輔助生殖技術、性醫學、男科學、計劃生育、出生缺陷、人類生殖健康、生殖醫學感染、生殖醫學腫瘤及環境對生殖的危害等10個方面,是當今臨床醫學中婦產科學和泌尿外科難以涵蓋的新生學科。對生殖系疾病患者進行全面、科學的檢查,找準病因,系統、科學、規范服務程序,是單純的婦產科、泌尿外科難于完成的工作。必須有經過系統、科學、嚴謹培養的生殖醫學專業醫師隊伍才能規范化、科學化地為該人群有效地服務。
生殖醫學教學的一個基礎課程是生殖系統解剖學,其屬于難掌握與記憶的課程之一,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深入了解剖結構[1]。近年來,多媒體平臺應用于解剖學教學中,豐富了教學表現形式,然而,授課速度快,學生與教師缺少互動,學生容易出現疲勞感,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早在1952年,醫學教育中提出整合課程的概念,并實施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改革[2]。醫學課程的課程整合模式是以器官系統作為中心課程模式,整合臨床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將傳統的以學科作為基礎課程模式打破,避免學科間獨立性,使學科間聯系更加密切,避免重復講解學科知識[3]。本文將以60例生殖醫學方向學生為對象,探究人體解剖學在生殖醫學整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生殖醫學教學提供一個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
以60例生殖醫學方向學生為對象,研究時間為2019年2月-2020年2月,分為參照組30例與研究組30例。在參照組學生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為19—22歲,年齡平均值為(20.65±1.34)歲。在研究組學生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為18—22歲,年齡平均值為(20.38±1.46)歲。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方式進行授課4個學時,進行生殖系統解剖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對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均需向學生重點講述。研究組采用生殖醫學整合課程教學,制訂以器官系統為中心教學課件,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生殖醫學課程教學,共2個學時。首先進行理論教學,由教師結合教學大綱使用多媒體教學,在理論課程結束以后采用分組方式開展標本實習。解剖操作課上由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包括數字化教學、傳統標本講授等,由學生自行觀察標本、指認標本、解剖標本,教師巡回指導、講解,在實習結束以后總結。
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及解剖指認成績考核,共100分。并使用調查問卷,評估學生的主觀感受,包含學習興趣、識記能力、知識理解、分析能力,各項滿分為100分。最后,向學生發放滿意度問卷,由十分滿意、比較滿意與不滿意3個等級組成。
使用SPSS21.5軟件分析本研究,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X2檢驗(%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應用生殖醫學整合課程教學組理論成績(91.32±6.54)、解剖指認成績(95.68±5.17)均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應用生殖醫學整合課程教學組學習興趣評分、識記能力評分、知識理解評分、分析能力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應用生殖醫學整合課程教學組滿意度優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兩組滿意度對比(n/%)
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在生殖醫學解剖基礎教學中應用課程整合模式,可加強學生理解、記憶與運用解剖學知識能力[4]。以器官系統作為基礎課程模式是將器官系統作為中心進行教學,圍繞生殖系統設置教學內容,結合生殖醫學相關器官授課。教材章節是以器官作為設置依據,設置內部知識的主線是基礎知識、臨床知識、治療知識與預防知識等。全面講解器官生長情況、發育情況、形態、作用、常見疾病、治療與保健等[5]。在進行生殖系統基礎解剖授課完成以后,由學生進入臨床開展學習,內容包括生殖醫學疾病診斷與治療。在臨床實踐教學中,學生能夠對解剖學理論課程中存在問題深入學習與了解,并運用在下一章節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提高學習成績[6]。
在我國健康建設過程中,醫學人才為關鍵生產力,同時也是做好醫療衛生事業關鍵與基礎步驟[7]。在培養醫學人才時,根本培養目標是: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過硬的身心素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最終目標是:培養創新能力、探索精神等品質。醫學課程整合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進行課程嘗試與改革[8]。課程整合采用合理化設計課程,向學生全面介紹某系統全部知識,包括組織形態、解剖結構、生理功能、病理特點、發病機制、疾病臨床特點,學生能夠更好了解臨床知識、基礎知識,有助于強化專業知識。在整合課程中,學生能夠在早期進入臨床實習,接觸醫患關系,由教師給予指導,有效提高身心素質,與此同時,早期且多次進入臨床實習,學生能夠不斷、盡早感受到醫護人員的社會責任感[9]。在整合課程教學過程中,安排課程內容是由正常至異常、由形態至功能,與學生邏輯思維相符合,學習效率有效提高[10]。學生在整合課程學習完成以后,往往會發現較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并在問題的引導下開展下一輪知識學習,包括理論知識、臨床實踐。在整個學習工程中,學生通過自我學習感受,不斷分析、記憶、整理與實踐,促使自身能力有效提升,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探索精神等綜合能力[11]。
傳統教學法作為一種講授式教學法,雖然具有成熟的定型范式,但是其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其填鴨式教學也和目前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相悖[12]。解剖學內容繁多,艱澀難懂,采用單純講授時教學,學生無法理解重要形態結構與毗鄰關系。生殖醫學整合課程教學通過整合多學科,有助于學生理解解剖學專業知識,同時奠定了生殖醫學其他課程學習基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本次研究顯示應用生殖醫學整合課程教學無論在理論成績、解剖指認成績高于常規多媒體教學,而且學生學習興趣、識記能力、理解分析能力還有滿意度均高于參照組,說明了在生殖醫學教學中整合人體解剖學能顯著提高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人體解剖學整合于生殖醫學課程教學,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學生滿意評價,應用效果顯著,可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