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 丁國臣 楊曉霞 任秀芳
(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 山東青島 266041)
“變壓器”是《電工技術》課程中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其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在裝設備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都在努力的完成教學任務,但結果往往不是太好。實踐看來,“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往往不高,完全被動式的聽課,學生往往缺乏獨立的思考,也很難深入地理解知識的本質和內涵。
為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程組對變壓器這次課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在充分利用對分易平臺、中國大學MOOC等網絡資源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線上自主學習,掌握變壓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課堂上實施翻轉課堂,采取問題牽引式、搶答引導式教學,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重難點;課后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知識鞏固與拓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整個教學過程按照線上自主學習、線下課堂導學和線上拓展練習三大模塊進行設計,變壓器混合式教學的設計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混合式教學設計框圖
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向學生發布變壓器課前調查問卷,從學生的基本信息、對變壓器的認知程度、學習偏好三個方面對班級63名學生展開學情調查,部分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變壓器課前調查問卷統計圖
調查研究發現,本班次學生大部分具有高中學歷,但只有極少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過變壓器。入學前,有一定的部隊工作經驗,專業方向較廣泛,整體來說,基礎知識了解不多,從興趣偏好上來講,學生對于變壓器的結構、工作原理、作用和實際應用更感興趣。
研究發現,線上有很多的優質教學資源,但是利用率不高。為防止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目標不清、動力不足、過程隨意、有始無終的問題發生,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變壓器配套的學習資源并上傳至對分易資源區,供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目前選擇的主要學習資源有自編《電工技術》教材電子版、PPT課件、中國大學MOOC上的相關學習資料、自制微視頻《變壓器工作機理》、預習提綱、自主學習任務單等。變壓器配套資源詳細列表如表1所示。

表1 線上自主學習配套資源列表
建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重點考慮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觸發學生“學的需求、習的過程”。授課前,教師依據課程教學計劃,考慮到學生自身的能力情況,將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放入線上自主學習,發布線上自主學習任務單和預習提綱,細化、明確個人自主學習目標:
(1)熟知變壓器的知識體系;
(2)能夠說出變壓器的構造和分類;
(3)理解繞組、空載電壓等基本概念;
(4)知道空心變壓器、鐵芯變壓器和理想變壓器的區別與聯系;
(5)知道變壓器的三個特性,并舉例說明其常見應用。
根據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視頻等學習任務,預習變壓器的基本知識點,完成并提交預習提綱、思維導圖至對分易的作業區,使學生在上課前就對變壓器有初步的了解,并自學變壓器相關基礎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索精神。
在小組合作探究階段,學生要完成以下兩個探究問題,提交研討結果至對分易討論區:
觀看微視頻《變壓器制造全過程》,了解變壓器的生產制作流程,說出變壓器的基本組成及材質,判斷出視頻中的變壓器為芯式變壓器還是殼式變壓器,并說明判斷依據。
觀看《變壓器工作機理》的自制視頻,觀察記錄變壓器通直流電源與通交流電源兩種情況下,不同時刻,測量儀表的指針偏轉情況,討論分析其原因。
通過研討交流,使學生學會辨識不同類型的變壓器,基本掌握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
線下課堂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如何做好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教什么,如何教是重中之重。通過線上自主學習,學生對教學基本內容有了一定的把握,課堂重難點知識學起來就會輕松不少。課堂上,采用“10+30+5”的教學模式,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即前10分鐘用來進行自學展示,提問質疑,掌握學生線上自學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答疑;中間30分鐘,教師結合線上自學情況,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根據準備好的課程教學設計,進行點撥、引導、分析、講解;后5分鐘,帶領學生迅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及重難點等。
“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要時刻注重“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將火神山、雷神山的報道視頻作為上課的“開胃菜”,如圖3所示。向學生展現變壓器在保證整個供電系統正常運行中發揮的巨大作用,熱點話題的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懷和家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

圖3 火神山、雷神山變壓器圖
準確掌握學生的線上自學情況,才能夠“對癥下藥”。小組展示環節,各小組將變壓器思維導圖、小組研討結果等預習成果進行分享交流,并提出自學疑難問題,如圖4所示。展示過程中,小組間可以互相質疑和辯論,對于學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養成意義重大。整個環節中,教師適時推送變壓器基礎練習題,如:(1)變壓器的三種特性;(2)測流鉗利用了變壓器的____功能,采用個別提問、在線投票的方式,了解學生自學內容掌握程度,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夯實基礎。

圖4 變壓器思維導圖
解決重點是實體課堂的主要任務。該環節以解決變壓器的重點和易錯點為出發點,設置了五個相關問題,如:變壓器能否傳遞直流電能和交流電能,同名端是否具有傳遞性,如何用實驗法判別同名端等。既有對課前小組研討任務的深化,也有對課前個人自主學習內容的拓展,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以小組研討、投票、隨機提問、隨堂練習、學生講解為主,引導學生加深對線上自學知識和重點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掌握本堂課的重點和易錯點,從而探索更深層次的內涵。
解決難點是實體課堂的另一主要任務。作為任職教育教學,掌握變壓器在裝設備及生活中的應用是我們教學的目的之一。該環節重點采用“搶答+引導”的方式解決變壓器的教學難點問題。以裝設備應用為前提,提出變壓器在工作、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如:①某型飛機發動機的啟動點火器,其供電電源只有27 V的直流電源,而其電嘴點火電壓卻高達1.8~2萬伏,請問如何實現?②有一臺電壓為220 V/110 V的變壓器,N1=2 000,N2=1 000,有人想省一些銅線,將匝數減為400匝和200匝,是否可行?以搶答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變壓器難點的理解與掌握,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和崗位任職能力,同時貼近裝備進行教學,展現了為戰育人的思政理念。
根據課堂教學活動,從以下5點對變壓器的內容進行整體回顧:
實質:利用電磁耦合傳遞交流電能;
特性:變壓、變流、變阻抗;
注意正確聯接變壓器同名端;
按需求合理選取額定值,不要出現“小馬拉大車”的現象;
注意屏蔽電磁干擾。
通過總結梳理重難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同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學習過程進行總結,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
在課程結束后,以學生自主學習,鞏固拓展為主。一方面,教師通過在線測試、完善思維導圖等任務,檢驗學生變壓器相關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學生通過梳理、總結,達到鞏固所學內容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布置相關拓展作業,如:
[拓展練習]在如圖所示電路中,負載RL由a、b端口供電。

(1)若RL可變,試問當RL=?時,RL可獲得最大功率。
(2)若負載RL=100Ω,RL怎樣才能從a、b端口處獲得最大功率。
通過半開放型練習,激發學生的再思考,再發現,創新思維,拓展課堂知識,提升學員學習的能力與動力。此外,教師在微信群、對分易討論區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在變壓器的整個學習中,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下的評價方式進行了有效的嘗試,該綜合性評價方式主要包含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3]。課前主要考核學生預習提綱的完成情況,思維導圖的繪制,小組研討結果的質量。另外設有加分項,鼓勵學生將自主學習中發現的優質資源分享至討論區,教師審核通過的精華帖按0.5分/次進行獎勵。課中依據考勤次數、答題質量、互動情況賦予相應的分值。課后考核指標主要是拓展作業和在線測試。另外設有加分項,鼓勵學生積極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維度的過程性評價,而不是單一的考試結果考核,更能夠全方位地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態。

表2 過程性考核
相對傳統教學來說,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要求較高,需要教師提前預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好學情分析,統籌好線上自學內容與課堂內容的有機結合。本節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效利用了網絡平臺和資源,打破了傳統課堂上“師講生聽”的模式,讓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我們將在教學中繼續開展混合式教學,不斷摸索與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