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雄英
[摘 要]“先學后教”指自學為先,教導為后。數學課堂中運用“先學后教”模式,可充分暴露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障礙,然后教師以學定教,為學生量身定制教學計劃,這樣能拓展更為廣泛的教學空間,實現教學的雙贏。
[關鍵詞]先學后教;數學課堂;教學實踐;長方體;正方體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7-0028-02
有針對性的自學,指學生課前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目標和方向去學習,并嘗試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大限度地理解與掌握自學的知識。數學課堂中,教師可采用紅、黃、藍三色導學卡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規劃最佳的學習路線,在學生迷失方向時予以指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基。下面,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運用“先學后教”模式進行數學教學。
一、三色導學卡,做好準備進課堂
三色導學卡中的紅色卡呈現導學要求,旨在讓學生的自學有的放矢,明確自學的目標和方向,能夠有所取舍地閱讀課本。本課內容為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8~30頁的兩道例題和“做一做”,故紅色導學卡上的導學要求設計如下:“(1)認真閱讀教材第28~30頁的內容,做好筆記;(2)用課本附頁提供的圖紙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把長方體中全等的矩形涂成相同的顏色,量出它各條邊的長度;(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發現并總結它們各自的特點;(4)記下你學習中的障礙與疑惑?!边@里,紅色導學卡給學生的自學規劃路線,引導學生回顧相關舊知,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
三色導學卡中的黃色卡為練習卡,旨在檢測學生自學的情況。因此,教師設計的習題要有彈性,讓學生竭盡全力完成,即使不會做,也要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本課的黃色導學卡設計如下:“(1)你能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位的名稱嗎?(2)長方體的任意一個面一定是長方形嗎?請予以說明。(3)如果告訴某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你能試著求出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嗎?如果正方體的棱長為2厘米,那么它的棱長總和是多少?”設計這樣的練習,與課本“做一做”的內容相輔相成,引導學生鞏固自學的知識。其中,第(2)和第(3)道習題是教學難點,教師批改后會對學生的自學情況了然于心。
三色導學卡中的藍色卡,旨在幫助學生診斷出理解難點,為教師進行教學提供真實的數據和參考,這也是“后教”的重點。學生可把自學后產生的疑問記錄在藍色導學卡上,同學之間討論交流,這樣可使學生帶著求知欲進行新課學習。通過自學,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會更加自信,易于聽懂教師的講解。同時,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自學成果,有利于后面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二、合作交流探究,明晰立方體特征
運用“先學后教”模式進行數學教學,基于學生的自學方法和查找自身不足的能力,而教師的“教”就是為彌補學生“學”的不足,同時有利于學生之間分享交流、批評指正。在“兵教兵”、師助學的融洽氣氛中,每個學生都自由表達與認真傾聽,最終有所收獲。
師:請大家拿出導學卡,組內進行交流。(師巡視檢查,參與交流)
師:大家的交流成果豐碩,現在請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生匯報時,師相機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師:其他小組還有什么發現?
生1:無論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都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這是它們的相同之處;不同的是長方體的邊分開命名,叫長、寬、高,而正方體的邊則統一稱為棱長。
生2: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有4條,各自相等。
生3:長方體有3組對面,分別是前、后、左、右、上、下,相對的面大小相同。
師:誰能逐一指出長方體全部的對面?(師及時查漏補缺,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并提高認識)
師:長方體的每個面一定是長方形嗎?(同時出示一組形態不一的長方體讓學生對比分辨)
生4:如果長方體有一組對面為正方形,那么這組對面連接的8條棱等長。
生5:除了這組正方形的對面外,其余的對面也是全等的。
(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寬和高伸縮到同一長度時,長方體模型的變化過程)
師:大家仔細觀察,如果長也慢慢伸縮到和寬、高同一長度時,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請大膽猜想。
生6:如果長也伸縮到與寬、高同一長度,就變成了正方體。(其他學生附和)
師:如果用集合圖來說明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你們會嗎?
……
這樣教學,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到一般,使學生在動態演變中深刻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同時,學生通過辨析與交流探討,認知從模糊走向清晰,知識盲點被填補、夯實,真正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三、分層設計練習,突破思維難點
學生自學后的課堂教學,教師可設計多層次、多視角的課堂檢測題,適當增加練習時間,實現當堂鞏固新知的目的,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本課的練習設計如下:
第一層次練習:
1.書本第31頁,看圖(略)后回答問題。
(1)平行于線段a的棱有幾條?
(2)相交并垂直于線段a的棱有哪幾條?
(3)平行于線段b的棱有幾條?
2.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正方體的六個面都相同。(?)
(2)長方體的對面相同。( )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全等。(?)
(4)一個立體圖形,定點觀察,最多能同時看到三個面。(?)
第二層次練習:
3.包裝廠要做一個長4米、寬2米、高1米的紙箱,做這個紙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紙板?
4.想象描述圖形(如右)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形狀,并求出這個圖形的棱長總和。
第三層次練習:
5.把一個長方體切割成兩個小長方體,它們一共有幾個面、幾個頂點?為什么?
6.用48米長的銅管做一個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體貨架,這個貨架的高是多少米?你能畫出示意圖嗎?
上述練習契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僅使學生的不同觀點發生碰撞,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而且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明白數學的應用價值。
總之,數學課堂中運用“先學后教”模式,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認知起點,緊密圍繞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使“教”與“學”和諧共生,實現教學雙贏的目的。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