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會
【摘要】文章簡單介紹了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的身心特征,分析了針對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語文教學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優化教學內容,契合學生注意力集中情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的意義,并圍繞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生活化語言、生活化教學情境等方面,就相應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語文教學
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指將生活和教學相結合,利用生活化的語言、內容、方法等對教學進行適當創新、優化和調整,從而以更加直觀、形象、簡單的方式展開教學,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同步提升。生活化教學具有諸多優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充分契合小學生身心特征,改善了實際教學效果。面對小學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而言,生活化教學模式更能契合他們的感知覺發展特征、注意力特征、記憶特征、思維特征、言語特征、性格特征、情感特征、需求特征等,進而幫助他們克服智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困難與阻礙,有效提高實際教學質量與效率。
一、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身心特征
智力落后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智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導致他們的生活、學習與成長都面臨著不小的困難與阻礙。智力落后學生在身體形態方面一般與常態兒童不存在差異,但是在心理層面和普通兒童有著一定差異,而且智力落后程度決定了差異的嚴重化程度。智力落后學生往往感知覺發展較為緩慢,在視覺變換適應速度、聽覺辨識度、感知分化選擇、時空感知等層面均和普通兒童有所差距,相應的整體性感知發展較為落后。兒童的注意力本就不易集中,基本難以長期集中注意力以及將注意力放在多個事物上,智力落后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表現更為明顯。不少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往往只有10分鐘左右,而且只能集中于較少數事物上,導致他們難以適應普通的課堂教學模式。智力落后學生在記憶方面的發展也較普通學生更為滯后,通常表現為記憶力差,遺忘快,抽象記憶更是極為薄弱,導致他們在學習方面面臨著不小挑戰。另外,智力落后學生思維發展長期停留在直觀具體的形象思維,或多或少存在言語障礙,情感發展遲緩,不穩定,自控力差,更容易出現性格問題,長期停留于“低層次需要”階段等身心特征,這影響他們正常生活,良好學習,健康成長。
二、在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語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的身心特征導致相應的語文教學難度極大,廣泛體現在教學活動組織開展、教學秩序控制、理解記憶、知識掌握運用、課程核心素養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等各個方面。這意味著教師在開展相應的語文教學工作時,不能直接利用常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而是要充分考慮智力落后學生的身心特征,針對性地采取合理措施進行教學創新、調整、改善和優化,以更為合適的方式保障實際教學效果。其中,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適應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的有效方式,值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加嘗試與應用。
首先,生活化教學意味著教學內容與生活的充分結合。智力落后學生在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邏輯思維乃至言語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意味著他們對語文教學內容的認知、理解和掌握存在不小的困難,往往難以快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進而嚴重影響實際教學質量及效率。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生活認知和經驗進行引導,以更為具象直觀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和理解,借助生活化內容使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感知與內化,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其次,生活化教學更加契合智力落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情況。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期集中,通常集中時間只能穩定在10分鐘左右,遠遠少于課堂時間。教師如果按照常規方式展開課堂教學,必然會出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開小差等情況,使實際教學效果大受影響。而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利用生活化內容對教學內容加以協調,這意味著課堂教學內容不再完全是語文知識。教師通過合適的方式對智力落后學生進行引導,著重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候進行知識教學,而在學生注意力較為分散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探究、討論生活,在學生放松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如此一來,針對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的語文課堂能夠呈現出極為明顯的階段性,與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期集中的身心特征高度契合。
再次,生活化教學能夠以更簡單、直觀、具化的方式幫助智力落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同時引導學生全面成長和發展。智力落后學生的判定依據主要是智力商數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這意味著針對智力落后學生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取得良好成效,不僅要從知識層面適應學生的智力商數,還要從社會生活方面契合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生活化教學正是將教學和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智力落后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同時,進一步了解生活,研究生活,感知生活,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
三、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語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基礎和關鍵在于利用生活元素對教學內容進行填充、拓展和調整,從而形成更加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圍繞內容優化教學。智力落后學生在理解能力、記憶能力等方面較普通學生存在一定差距,導致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面臨難以理解知識,無法長期有效記憶的障礙,進而影響實際教學質量及效率。教師需要充分理解這一客觀現實,同時積極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借助更加生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借助生活經驗來理解語文知識,記憶關鍵內容。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準確把握知識重點,同時積極挖掘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結合點,采取合理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生活化內容作為教學切入點,引導和幫助學生以更為簡單、直觀的方式進行語文學習。
例如在教學和自然美景相關的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同時搜集包括樹葉、鮮花、泥土、溪水等在內的各種自然資源,以生活化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帶領學生基于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從而以形象直觀的方式順利完成教學。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協調知識性內容與生活化內容,適應智力落后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期集中集中的特點,對知識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調整,確保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能夠有效集中注意力,進一步保障實際教學效果。
(二)使用生活化的語言展開教學
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不僅在思維、理解能力、記憶力等方面和普通學生存在差距,而且在言語方面存在一定障礙,往往有言語接受理解能力弱,發音不標準,語法結構不正確,詞匯匱乏等問題。因此,教師要想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一定要用生活化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帶給學生足夠的親切感,確保學生感到舒適的同時充分理解教學語言,保障實際教學效果。教師不管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和學生的日常交流中,都應當對自身的教學語言等加以注意,盡量不要使用過于書面化的語言,而是要根據智力落后學生的語言能力多多運用生活化語言,通過通俗易懂、簡單明了的語言準確傳遞意思,確保學生能完全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智力落后學生真正理解和學好語文。
(三)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具有生動、形象、參與性和互動性強等特點,是十分適合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的教學方式,故而教師在相應的語文生活化教學中應當積極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師應當積極了解、學習和掌握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方法,把握教學情境在吸引學生興趣和注意力,引導學生參與和實踐等方面的要點,同時認真觀察生活,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創設符合教學要求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在實際構建教學情境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智力落后學生在思維、理解能力、記憶力等方面的不足,盡量應用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生活化事物作為輔助,直觀有效地構建優秀情境。
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在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和實踐的同時,利用生活化的事物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實踐,以免學生在情境中無所適從。另外,教師還可以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真正聯系起來,以課堂生活化情境為基礎,創建相應的生活化校園,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這樣一來,智力落后學生在校園中能夠充分感受生活,也能更好地利用校園生活素材支持課堂學習,更好的在課堂生活化教學情境中學習,成長與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可知,針對小學低年級智力落后學生,教師應當積極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從多個方面優化教學,充分契合學生身心特征并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教師一定要堅持貫徹“以生為本”理念,全面、充分了解智力落后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幫助學生通過簡單、形象、直接的方式順利學習。
【參考文獻】
孫愛民.智力落后學生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05):60.
梁亞鳳.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9(10):44.
王惠云.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情智課堂上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版),2017(02):289.
李玉超.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低年級培智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課內外,2019(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