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富云
【摘要】交互式電子白板立足于課堂教學,是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設計教學互動、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工具。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新型的信息化功能產品,在教師有序的組織引導下,能夠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操作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知識。
【關鍵詞】電子白板;互動;體驗;教學效果
交互式電子白板集黑板、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設備的功能于一身,現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眾所周知,班級授課制是現行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是學生探究知識的重要場所。交互式電子白板立足于課堂教學,理應成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設計教學互動、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工具。
交互式電子白板有書寫、拖放、聚光燈、擦除、即時反饋等基礎功能,還有圖形、工具、素材等資源庫。點擊觸摸屏呈現教學內容,避免教師的注意力集中在小小的電腦屏幕上,擴大了教師的活動范圍,有利于教師關注學生的動態,了解學生的需求。使用電子白板過程相較于微課制作等,更加容易操作,便于掌握;相較于課余的自主學習平臺(缺乏有效監督,增加網絡誘惑,降低學習效果),能夠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為學生提供操作體驗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知識。
一、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內在動機是維持學習的基本動力,學生具有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力,即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欲)、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內驅力(即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的需要)。兒童具有巨大的好奇心,喜歡探索新鮮事物,尤其是動手實踐。交互式電子白板操作簡單,工具豐富,學生容易觀察模仿,樂于像教師一樣操作演示。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將操作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書寫修改,隨意圈點勾畫,結合批注呈現自己的思考過程。全班同學再針對白板上的書寫結果進行思考交流,采用不同顏色的畫筆二次修改,實現生生互動。教師在課堂上提供學生探索嘗試的機會,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其角色由被動轉化為主動,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低年級的口算教學,需要多樣化練習鞏固,學生容易產生懈怠情緒。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放大鏡、聚光燈、即時反饋等功能。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功能呈現豐富多彩的練習,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以往檢查學生背誦乘法口訣,為了考查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對乘法口訣的熟練程度,教師通常準備一些算式卡片,隨機抽取。如今,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可以替代抽取手工卡片,只要事先輸入一些算式,再出示任意位置上的乘法算式即可。采用這樣的方法,課前準備簡單,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畫面清晰美觀,事半功倍。以前,教師進行課件演示,完全主導課堂新授知識的展示和呈現,師生之間主要是語言上的互動交流,并未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不善于語言表達的學生在課堂上逐漸邊緣化。這些學生不乏出色的動手操作能力,他們的想法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的書寫、勾畫功能展現出來,通過操作參與課堂互動,有利于提升他們自我展示的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
而且在傳統課堂上,學生在黑板上的典型標注、優秀作品等不可再生資源隨著黑板的擦去而流失,但是這些不可再生資源往往是生生互動的原料。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保存功能,教師可以將這些意外的生成性資源轉化為寶貴的再生資源,展示、交流學生作品,體現學生知識生成的過程。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往活動增多,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改變了“一言堂”的枯燥乏味,大大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二、參與體驗,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布魯納認為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動作表象是借助動作進行學習;圖像表象是借助表象進行學習,以感知材料為基礎;符號表象是借助語言進行學習,經驗一旦轉化為語言,邏輯推導便能進行。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呈現豐富多彩的圖像,提供感知材料。學生以此為基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探究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缺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可以變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有助于知識理解和記憶。在兒童能理解的水平上采用直觀幾何學的方式教給他們一些概念和方法,或許在之后的學習中他們就能更好地掌握那些定理和公式的含義了。
例如,學習了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長方形的面積”以后,經常會遇到“用20個面積為1cm2的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有幾種不同的拼法?周長分別是多少?”或“在圖中畫出幾個周長是20cm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并分別計算它們的面積?!边@類問題,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容易混淆出錯。解決圖形問題,最重要的是直觀形象,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獲得操作體驗,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以前,可以讓學生進行實物操作,教師需要準備大量的小方塊或小棒教具讓學生進行互動展示,教具數量不夠則利用投影儀,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學具投影展示,教師從旁協助調整布局,無論是哪種方法,操作起來都比較麻煩。電子白板具有拖放功能,教師只需要事先在課件中準備好網格圖和若干幅相同的正方形或木棒圖片,學生就可以在電子白板上進行展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述自己的想法,手指選一選,滑一滑,移一移,輕輕松松拼出想要的圖形,盡管拼法有好幾種,但是只要選擇不同的顏色,就能保證畫面整齊美觀,清晰完整,同時突破教具個數限制。
同樣,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時,學生光靠描述很難表達清楚前面、右面、上面能看到什么樣的圖形,他們習慣性用手比劃。外顯行為是內心需求的表現,讓學生利用電子白板將自己腦海中的圖形拼出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比用傳統教具直尺畫圖形更省時省力許多。
在這里,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展示工具,而且是學生形成概念、交流認知、展示學習成果的認知工具,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和死記硬背的學習過程變為直觀感受、主動參與和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腦想,手做,眼觀,耳聽,口說,多種感官結合,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三、學科滲透,培養信息技術
早在2000年,《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就明確要求:“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苯處熇眯畔⒓夹g手段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能讓學生親自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魅力,激發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愿望,以學科滲透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與計算機學科存在著密切聯系,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于日常數學教學中,不論是“數與代數”領域還是“圖形與幾何”領域,經常需要借助動畫技術化抽象為直觀?;邮诫娮影装遄詭Ф喾N圖形,如直線、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圓等,以及直尺、三角尺、量角器、計時器等常見測量工具。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自主選擇。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的大多數行為是通過觀察而習得的,觀察學習在人類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我們超越事先設計的學習情境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堂上一直處于觀察階段,潛移默化地學習,能夠將頭腦中有關情境的表象轉化為外顯的行為,模仿教師的操作,掌握簡單的檢索素材、插入文字、演示視頻、更換圖片、設置背景等技術并非難事。教師甚至可以布置小組合作探究任務,讓學生自主制作課件,選取電子白板功能中自帶的素材,展示匯報小組合作探究成果。課堂上使用的多是教師課前準備好的課件內容,學生只需要用眼觀察,認真傾聽,動腦思考,參與課前準備工作較少。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信息技術水平,而互動式電子白板操作簡單易行。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適當布置一些課前準備的任務,將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延伸到課外。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相較于展示教師的成果,直接呈現某位學生的作品不僅可以調動當事人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激發旁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信息化時代的學生只依靠專門的信息技術課來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培養信息素養,遠遠不夠。在數學課程中滲透信息技術教學,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技術在實踐中的運用,日積月累,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適應社會需求。
交互式電子白板操作簡單,素材豐富,為教學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臺,能夠打破傳統的講授模式,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記憶和復述,機械地記憶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而是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知識形成過程,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共同分享完成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同時,實現觀察學習,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能,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杰羅姆·布魯納.布魯納教育文化觀[M].宋文里,黃小鵬,譯.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袁慶.將交互式電子白板融入小學數學課堂[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12):39-40.
王曄.交互式電子白板助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5(06):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