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江蘇高考模式的改變,英語書面表達越來越重要,傳統單稿寫作并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本研究通過對比實驗研究發現,多稿寫作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和讀后續寫的成績,減少學生對寫作的抵觸心理。
【關鍵詞】高中英語;多稿寫作;讀后續寫;應用文
【作者簡介】蘇霞,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
一、引言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完善和實施以及高考模式的改革,江蘇省啟用全國卷,題型較往年有了很大的變化,英語書面表達在試卷中占的比例提高、難度上升,學生需要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兩篇作文。此外,原來的江蘇卷英語書面表達多少有套路可依,很多學生在經過高三一個學期的特訓之后就能看到效果,而新高考的讀后續寫更加考驗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從理解到構思,從情節到情感,從語言的準確性到語言的契合性,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更不是通過機械背誦范文就能模仿的。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從高一開始就應該更加重視書面表達,多稿寫作也越來越受推崇,強調把主動性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寫作過程的各個環節中來。
二、多稿寫作的理論支持
1. 過程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在第二語言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最早是由Zamel提出的,他認為寫作應該注重一步步過程,而非最終結果。他的理論得到了很多專家的支持。具體該如何操作,學術界的看法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注重修改,建議進行多稿寫作。如Keh提出了過程寫作法的七步驟,即:輸入、初稿、同伴互評、二稿、教師批閱、師生交流和定稿;Tribble提出最經典的過程寫作四階段模式:寫前、寫作、修改和分享階段。此外,Becker、Leki等都認為,學生進行多稿寫作可以幫助書面表達進行得更流利,是寫出好文章的關鍵。可見,所謂過程教學法,在二語寫作中的應用,就是要進行多稿寫作。葉圣陶先生說:“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這其實就是多稿寫作的理念。國內的多位學者,如胡新穎、李旭奎和魏新峰等,也認可前人的看法,并將其重新整合劃分,形成了適合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使用的多稿寫作模式,強調利用同伴反饋和教師反饋進行多次修改,最終形成定稿。
2. 反饋。要進行多稿寫作,就涉及反饋。反饋是指任何可以用來告知學習者其對教學的某種反應是否正確的步驟。對二語學習而言,反饋對促進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語言輸出,即說和寫上,可以給學習者提供語言輸出正確與否、內容恰當與否的相關信息,幫助學習者及時發現問題,改正問題,可以說,反饋是二語學習的催化劑,對學習者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
反饋就內容性質而言,分為糾錯和評價建議,可以是正面反饋,也可以是負面反饋;就其方式而言,分為口頭反饋和書面反饋;就反饋的主體而言,分為教師反饋、同伴反饋、自我反饋。
楊麗娟等發現,結合教師反饋和同伴反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劉永厚研究發現,結合同伴反饋和教師反饋,應先進行同伴反饋,否則學生會把注意力放在教師反饋上,減少對同伴反饋的重視。結合上述理論基礎,筆者在教學實驗中采用了“草稿、自改、初稿、同伴反饋、二稿、教師反饋、三稿”的方法。由于學生能力有限,可以在同伴反饋中適當地加入教師的監控和引導,反饋的內容也可以是多方面的,教師反饋糾正學生重大的語法錯誤、給出潤色用詞用句的建議,同時給出整體評價,主要進行書面反饋,也可視學生情況進行當面口頭反饋。
三、研究方法
筆者利用任教的兩個班進行對比實驗。以分班時的英語考試書面表達成績為前測,剔除了幾名特例學生的數據,兩班各選取45名學生的數據,用SPSS檢測,確保前測數據無明顯差異,可進行下一步的實驗。
在約5個月的實驗過程中,實驗班進行6篇作文的多稿寫作,其中3篇應用文,3篇讀后續寫,每篇寫三稿,第一周完成草稿、自改,上交初稿,第二周進行同伴反饋,完成二稿,第三周進行教師反饋,完成三稿。同時對照班進行單稿寫作,每周一篇,教師批閱,實驗過程中共寫作18篇,9篇應用文,9篇讀后續寫。
實驗最后以全市統一的期末調研英語書面表達的成績為后測,用SPSS檢驗其后測數據是否有明顯差異。
四、分析與討論
獨立樣本t檢驗(表一)顯示,應用文前測實驗班和對照班沒有顯著差異(t=0.330, df=88, p>0.05);后測兩班有顯著差異(t=-0.265, df=88, p<0.05),數據說明多稿寫作對學生應用文成績的提高有顯著作用。讀后續寫前測實驗班和對照班沒有顯著差異(t=-0.617, df=88, p>0.05);后測兩班有顯著差異(t=2.071, df=88, p<0.05),數據說明多稿寫作對學生讀后續寫成績的提高有顯著作用。
具體分析學生后測作文的文本,結合對學生的訪談,筆者發現多稿寫作對寫作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寫應用文對內容要點的捕捉更為準確,文章結構更為合理。后測應用文寫作是寫一封信,要求有三點:不贊同不交朋友、交朋友的意義(至少兩點)、建議對方交朋友。其重點應該在第二點,第三點可作為文章的結尾。分析學生作文發現,對照班的學生不少將重點放在第三段,或第二、三段平分秋色,導致字數過多,或結尾倉促,文章整體結構不夠理想,實驗班這種情況較少。
2. 寫應用文時能夠做到中心句明確,使用更豐富有效的銜接手段。在后測中,實驗班學生更多地用到了to begin with, moreover, therefore, hence和not only…but also等銜接詞匯。對照班部分學生基本沒有銜接手段,有的用了但比較基礎且單一,如firstly, in my opinion等,只有部分學生能夠較好地運用銜接手段。
3. 讀后續寫中能夠更多地運用平時學到的細節描寫詞句。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給兩個班的學生都會提供素材的積累。在后測中,實驗班的學生比對照班的學生用得更多、更靈活。在訪談中了解到,對照班的學生在平時的寫作練習中也會去查找資料,套用詞句,但是在考試中想不起來要用,或者只是將原句背出來、寫上去,與自己的文章無法很好地融合。而實驗班的學生在平時反復的修改過程中,已經將很多素材上的詞句化為己用,靈活多變、實實在在地提高了自己遣詞造句的功力。
4. 讀后續寫中能夠寫出更合理流暢且有意義的情節。后測讀后續寫是新教材上的“Mama's Bank Account”,文章給出的是原文中作者小時候家里發生的事,要求續寫的是長大之后的事。對照班有很多學生將給出段落中的事件改編,家庭又出現了緊急情況,大家再一次齊心協力共渡難關。此類情節沒有太大的意義,沒能點明文章的主旨:銀行賬戶是母親給孩子們的安全感,是母親對孩子的愛。還有的學生寫出“母親騙我,我很生氣”這樣完全不合理的情節。實驗班大多數學生的情節設置比較合理,不僅點明主題secure feeling,而且充滿溫情,傳遞正能量。實驗班的學生說平時評閱同學的作文時能得到很多靈感,豐富了自己的合理聯想,提高捕捉文章內涵的能力,
5. 能夠在寫作中更多地使用新學的詞匯和豐富、高級詞匯。對照班的學生表達情緒多用sad、joy等簡單詞匯,實驗班的學生更多用到了be overwhelmed sorrow、be wild with joy等。實驗班的學生表示,他們平時在得到老師、同學的反饋之后,會在修改時嘗試用更高級豐富的詞匯,實踐使用多了就會了,而對照班的學生多是在老師講的時候被動聽,主動應用的機會較少。
6. 寫作速度有所提高,減少對寫作的抵觸。實驗班學生表示他們更喜歡多稿寫作,不僅能將老師講的東西學以致用,還能在同伴反饋過程中體會到寫作的樂趣,在看到原來只有10分的作文經過修改之后能達到15分,他們心中充滿成就感,漸漸不再害怕寫作,寫作速度有所提高。
五、結論與啟示
綜上所述,在高中進行英語書面表達的多稿寫作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而且促使學生對寫作的抵觸心理減少了,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寫作的投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過程中由教師多做轉變為教師主導,學生多動手動腦,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筆者建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采用多稿寫作的方式。
參考文獻:
[1]Tribble C. Writing[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楊麗娟,楊曼君,張陽.我國英語寫作教學三種反饋方式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13(5):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