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凡
摘 要:在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師的講解和解題,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發展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實踐能力,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能夠以學習主體的姿態去研究不同的課本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互動教學;有效性
在以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主要是讓學生以記憶和模仿練習的方式去掌握不同的數學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活動的質量并不高,真正高質量的數學活動是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完成有效的思考,并且完成相應的探索。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在與學生友好互動的過程中來發展學生的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一、簡析互動教學的積極意義
互動教學主要強調的是以互動作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主要有兩種互動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兩種互動主體可以自由搭配,如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交流,學生亦可以自行溝通。在這一教學模式下,不再以教師作為主導,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師生雙方可以圍繞共同的數學問題來展開交流,在這種情形下,能夠把教學過程看作教和學之間的雙向互動,能夠更好地推動數學課堂的順利進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開展互動教學,能夠發展學生的數學多元化思維。如在設置數學題目之后,教師只是讓學生直接去解決問題,那么學生的思維方向是比較固定的,但是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不同學生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解題思路,相互質疑,在這種情形下,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能夠起到明顯的助推作用。不僅如此,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班級學生之間有了更多交流機會,在這種情形下,能夠營造出一種更舒適、和諧的環境,可以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有效的互動教學
互動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有成效,但是在目前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并沒有選擇有效的互動策略,只是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和學生進行交流,在這種情形下,增加了學生的壓力感。基于此,下文將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有效的互動教學。
(一)聽取學生想法,構建民主互動課堂
在之前的互動教學過程中,一般是由教師作為主導角色來對學生進行發問,學生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太多的發言權,在這種情形下,反而增加了學生對教學的排斥感。因此,在互動教學階段,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以尊重學生意愿為前提,營造出一種平等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發揮機會。比如,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自己疑惑的地方隨時地進行提問,師生之間可以圍繞一些疑惑的內容來展開集中的探討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師生處于平等的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逐漸習慣提出自己的疑惑,避免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不懂裝懂的現象。并且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不再強硬地要求每個學生來進行回答,教師可以鼓勵班級不同學生都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共同圍繞一個問題來展開集中的交流。借助這一方式,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發散自己的思維,學會從多維度進行思考,也能夠構建出一種民主化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學習時高效交流,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二)轉換師生角色,凸顯學生學習主體
在數學課堂上進行互動教學時,教師要選擇不同的互動方式來加強互動效應,但是在與學生進行互動時,很多教師沒有進一步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特點,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不夠強烈。因此,在目前的互動活動中,教師可以將自己和學生的角色進行互換,讓學生以主導者的角色來進行學習。在這一教學模式下,能夠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完成更有趣的交流和互動。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模擬超市購物的場景,在這一場景中,學生需要扮演超市收銀員的角色,而教師需要扮演顧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計算出顧客所購買的產品金額,并完成收銀。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設置,不僅能夠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還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互動活動之中,更加熟練地進行小數的加減法計算。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幫助學生深化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有效運用所學。除此之外,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一些動畫場景設計。
參考文獻:
[1]李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互動的有效性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24).
[2]陳玉.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好家長,2018(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