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學好小學數學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極其重要。生活情境教學突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既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鍛煉了其邏輯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水平的逐漸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探索出了非常多的先進高效的教學方式,如混合式教學方式、互動式教學方式、生活情境教學方式等。隨著越來越多的先進教學模式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教育效果。生活情境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創設生活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首先,可以改變傳統教學過程的弊端,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在學習數學知識前創設生活情境,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加深學生對具體知識的理解,從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內容,探索具體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其次,生活情境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可以使學生自主探索知識,使枯燥乏味的數學概念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變得生動具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眼、耳、手、腦并用,多維度學習,提高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和鍛煉其思考能力。
最后,情境教學方式的具體實施途徑更加豐富。以往的教學途徑單一,以教材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在各領域廣泛運用,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多媒體資源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將圖片、視頻、PPT、數字黑板等各種多媒體教學工具運用于教學中,使學生可以直觀化、多維度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老師首先要了解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把握小學生的生長發育規律,從小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創設適合的生活教學情境。根據小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創設可以激發和提高其學習興趣的情境。第一,要從統編教材大綱設置的具體內容出發,拆分學習環節,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細分,形成提綱和條理性的知識結構,使得知識點更加具體,利于學生掌握;第二,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營造輕松、活躍、生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學習,主動學習;第三,生活情境的創設要貼合生活實際。在情境中融入生活元素,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知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以具體的生活案例為切入點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教學分組的方法,三人一組,根據老師講解的理論知識,結合生活案例進行探討和分析,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老師對每組學生進行考核,可以是提問方式,也可以是集體考試方式,通過考核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還可以舉一反三,老師設置類似題目,學生分組,組員相互之間考核,此外老師還可以在課后布置相似的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
(三)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發散性思維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舉一反三,多提啟發式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及時鞏固知識點。例如,將數學知識與趣味故事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及發散性思維,既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又增加學習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解答一口鍋同時可以烙3張烙餅,烙1張餅需要3分鐘,那么烙3張烙餅需要的時間,烙4張、5張烙餅需要的具體時間。解答此類問題就需要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
(四)創設生活情境,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使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給人類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學習方面,人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學習資源,運用多種方式學習。小學數學內容繁多,在每個知識點的學習中創設生活情境不現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想象力及發散性思維通常也難以一蹴而就。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及,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充分借助和利用互聯網創設生活情境,將視頻、圖片、PPT課件、電子黑板、光盤等多媒體教學工具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多維度學習。同時互聯網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想象能力、發散性思維及邏輯思考能力,為學生以后的成長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石潤玲.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生活情境的幾點體會與做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1.
[2]趙桂玉.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討[J].成長,20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