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倬



摘? 要:藝術團制模式是現代高職學院學生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文章以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音樂表演類專業為例,開展以藝術團制模式“帶動”專業群建設的實踐研究,對其教學模式的構建、人才培養以及課程設置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構建出新型教學模式,文章目的是為高職院校于教學改革方面提供相應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藝術團制;專業群;職業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5-0040-04
Abstract: The mode of art troupe system i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takes Music Performance Major of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Art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practical research on "dri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 with the mode of art troupe system.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teaching mode, talent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so as to construct a new teaching mod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valuable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art troupe system; professional group; vocational college
現如今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教育改革壓力日益加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迫使藝術院校轉變了最初的人才培養模式,嘗試和社會需求接軌,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體制。這其中,高職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壓力最大,要求其必須在辦學經驗上實現突破。特別是在國家教育部門的嚴密關注下,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發現了以往教學方式方法存在的局限,認識到了陳舊的教學方式方法培養人才和目前社會所需人才標準存在的明顯差距。故此高職院校紛紛開始嘗試創新改革,以求突破桎梏的同時塑造本校的特色。為此,高職院校必須要做到推陳出新,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1]。本文將以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音舞學院的“藝術團制教學模式”為研究目標,展開分析總結,對該類教學構建模式、人才培養、課程架設、實踐環節等體現出的問題予以思考分析,試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教學模式,能夠使高職藝術院校教學模式在改革上再進一步,突破重圍再創佳績。
一、藝術院校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作者為了做好該項研究,積極地調查了廣州各藝術類院校,對這些院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架構等進行整理分析,最終認為近乎所有院校的人才培養都存在和市場所需脫節的問題,在教學當中體現出教學課程單一,缺乏項目課程教學,高職藝術具有的職業化特點沒有得到彰顯,導致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學生在畢業后不能快速適應崗位工作內容等問題。因此,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音舞學院需要引以為戒,積極突破桎梏,尋找新的教改途徑。
結合廣東省教育廳2020年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文件精神,在本院特色基礎上,積極地融合以廣東省文聯為代表的12個文藝家協會的資源優勢,錘煉出“藝術團制教學模式”這一改革途徑。本校音舞學院以嶺南文化傳承為己任,服務區域經濟為目標,積極地尋求課程改革以及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同時積極尋求教學團隊復合型建構,實現教學團隊的合作體系。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的社會化,音舞學院積極對接社會文化演藝領域發展現狀,利用大數據來分析人才要求,融合演藝文化產業鏈的現狀,實現了不同專業群的構建和培養。這樣既實現了專業群的分別培養,同時藝術團成為了實踐平臺,使得傳統單一授課、實理分離等短板得到克服。
二、藝術團制模式概念及建設優勢
藝術團制建設模式是以現代人才需求為出發點,切合高職院校的藝術人才培養現狀,以企業藝術團職業標準和管理運作模式是為依據而創建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藝術團制人才培養將以項目為基礎進行演藝學習和以演藝學習為基礎進行項目開展,將兩種不同側重的學習實踐形式相融合,通過實際崗位的操作進行實踐技能的培訓,為學生今后的崗位適應性以及多元化能力的培養和塑造提供良好基礎。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藝術團制培養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這就促進教師要時刻注重自身教學方式的創新及改進,以藝術團制教學推動專業群建設,開發多樣化情境教學,引導式教學等等。學校在與校外企業合作的過程中,應充分優化和調整校內外的人才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推動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從學校的角度出發,藝術團制模式一方面將有助于學校培養高質量人才,另一方面將加強學校與校外專業團隊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持續性合作,為學生之后的就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2]。
本院以傳承嶺南文化為己任,以服務區域經濟為目標,積極聯合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聯等12家協會組織,實現了資源整合,積極地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力求人才培養的創新。在內部教學資源上實現了各系各部的聯合,形成了專業的院系表演專業群。而且積極對接社會文化演藝狀態,提煉出演藝項目的產業鏈業態,并將其融入到教學當中,實現了院系的復合人才培養以及合作教學模式,這便是所謂的“藝術團制教學”,屬于創新教學模式。在整合本院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還積極地使用其他表演藝術類資源,同時積極地聘請行業、企業精英代表展開合作,對本地域特色文化予以開發,形成了符合大眾審美的音樂劇、舞臺劇,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