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寶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改革,新課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要創(chuàng)立新型的課堂模式。因此,教師可以嘗試引入微課來設計多樣化的教學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
◆關鍵詞:教學手段;微課;初中物理
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課堂中無法做到整節(jié)課都精力集中,高度集中只有二十分鐘左右,在二十分鐘后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能力就會慢慢下降,因此,教師應該開展微課教學,這樣除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以外,還可以讓學生增加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喜愛。
一、微課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教師運用微課的教學模式,可以在簡短的時間內(nèi)講述概念以及相關知識點,其余的課堂時間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還可以讓學生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實踐內(nèi)容,讓學生模仿并且學習,完成需要操作的實驗,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比如,教師在教授“杠桿”這一課程的時候,首先教師要在備課階段在網(wǎng)上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的工具,比如開瓶器,羊角錘、鉗子等等的照片,還要找一些蹺蹺板的動畫等等,供學生在上課時觀看,方便學生理解原理。教師要確立教學目標為,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和生產(chǎn)勞動中的各種杠桿提取共同的特征,并且能在杠桿上確認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準確地畫出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還要讓學生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能對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猜想和假設,并設計出研究方案,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平衡的條件。能應用杠桿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正式授課時,進行微課教學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在備課時準備好的圖片為學生誰能說出這些工具的名稱以及用途呢?然后教師可以準備幾種不同的工具,比如羊角錘、硬棒,鉗子、以及木板上面裝訂一個釘子。然后讓學生動手實踐看一看哪一個工具最省力。通過實驗得知羊角錘把釘子最省力,然后再讓學生觀看事先準備好的拔釘子的視頻,讓學生進行自主探討,羊角錘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制造的?學生得出結論后,得知是根據(jù)杠桿原理制造原理。
二、微課教學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
眾所周知,在以往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中,教師為主體,教材為輔助,常見的現(xiàn)象是教師一手拿著粉筆,另一只手拿著教材,在黑板上寫板書,進行講解。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從而喪失對學習的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微課學習法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學習慢慢建立起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
比如,教師在教授“光的折射”這一課程的時候,首先要確立教學目標為,通過多種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觀察、實驗、討論與分析,建立光的折射概念:光有一種透明物質(zhì)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zhì),光的傳播方向,通常會發(fā)生偏折,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折射。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做光的折射實驗,具有觀察實驗、分析、歸納推理能力。還要初步具有對光的折射的研究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在正式授課時,教師可以進行課程導入,問學生:光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光在水中又是怎樣傳播的?如果讓一束光從水中進入到空氣中光的傳播方向是否會發(fā)生變化呢?今天就來共同探討這個問題。然后帶領學生走進教材中,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和自主學習5分鐘,大概了解課本類的知識內(nèi)容。讓學生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后可以邀請幾位學生上講臺去與同伴分享。然后師生小結,光有水中進入空氣,或者光有空氣進入到水中光的傳播都會發(fā)生偏折。然后教師可以準備一個玻璃磚,讓學生用激光筆的光線透過玻璃,觀察激光筆的光線從空氣進入到玻璃又從玻璃返回到空氣中的現(xiàn)象。最后進行師生小結,光從玻璃見不到空氣,或光從空氣進入到玻璃都會發(fā)生偏折。
三、微課教學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
若想讓學生真正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那么教師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一個好的教師可以和學生關系非常融洽,在課下打成一片,一起游戲。在課上,嚴肅教學,認真學生。這樣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真正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積極完成教師布置下的任務,從而達到高效率課堂的目的。那么,如何使師生關系變得很融洽呢?可以通過以下的教學形式來實現(xiàn)。
比如,教師在教授“運動的相對性”這一課程的時候,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為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通過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得出描述運動需要選擇參照物。還要組織學生對生活中具體事例進行討論,并讓學生明確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最后通過學習運動相對性的知識在現(xiàn)代科學中的運用,進一步認識物理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體驗物理知識的價值。在正式授課時,教師可以進行課前導入,讓學生看一張錄像:飛奔的駿馬、綻放的煙花、哈雷彗星、“神舟5號”、載人飛船、流星雨、九大行星運動、布朗運動等等,從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從宏觀到微觀世界,一切物體都處于運動之中。隨后教師可以進行組織辯論賽,辯題為火車到底動還是不動?正方的觀點為相對于站臺火車不動,反方的觀點為相對于已開行的列車火車是動的。在進行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辯論得出參照物、機械運動和靜止的概念,并與學生溝通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總結以及梳理,掌握運動的相對性這一課程中的知識脈絡,幫助學生對運動的相對性進行深刻的理解。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微課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以及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三個角度去分析了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可見,微課教學法是一種非常好的一種教學法,推薦廣大教師研究與運用。
參考文獻
[1]張琛. 淺談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9).
[2]李霞. 淺談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 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