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發展以及新媒體的出現,對大學生的思想、思維和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思想政治教師有必要挖掘新媒體的優勢和價值,科學地將其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體驗式教學中,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極大的挑戰,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每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網絡新媒體高速發展環境下教育事業的變化,簡要得出在高校思政教學匯總應用網絡新媒體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育;思政教學;新媒體;有效運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類新媒體已經在廣大社會群體特別是大學生中得到普及。其打破傳統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時空障礙,在對大學生的思維、思維和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同時,也給高校的素質教育帶來挑戰。思想政治教育滲透著人文關懷,很好地體現大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它不僅可以建立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還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引導學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諦和內涵。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新媒體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不妨探索新媒體應用于高校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和意義,提高體驗式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新媒體環境的特點
新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的興起、社交網絡的迅速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已經開始占據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特別是在全面普及智能手機之后,新媒體越來越廣泛,覆蓋人們的生活環境,新媒體環境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人們生活在新媒體環境中,一直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在教育方面,利用新媒體的教學手段也已逐漸推廣。
在新媒體環境中,包含以下幾種特點:第一,交互性,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是雙向的,信息的傳播和接收幾乎可以同時完成,這大大方便人們的互動。第二,開放性,新媒體突破傳統媒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其在內容和傳播方式上都表現出極大的開放性。第三,互動性,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信息的傳播通過自身的價值觀和偏好具有更主動的選擇信息的能力,這種選擇權是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內涵之一,使得信息的接受者與傳播者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第四,虛擬性,在新媒體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和信息可能是虛擬的,甚至信息傳播的主體也可能是虛擬的,這給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帶來沖擊。
二、新媒體環境下創新高效思政教學的意義
(一)思政教育對高校學生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高等教育的全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在新媒體環境下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認同,最終達到知行統一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手段,通過手機、微博、微信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學體驗,有利于增強雙向性師生互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深化學生的真實體驗,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領導者之間的信任,提高體驗式教學的效果。
(二)促進思政教育內容實時更新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不斷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變得更加密切,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的一大缺陷便在于不能及時的更新思政教學內容,往往導致學生學習的內容與社會脫軌,抵消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網絡新媒體在信息收集整理方式上具有很大優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廣闊的平臺。
因此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社交軟件進行交流,在信息的共享與傳遞中,更快更快的接受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內容,適用新的教學形式,不僅讓學生與思政內容的接觸變多,也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增加,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學習效率,當思政教育的內容與時代接軌,表達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時,其所表達的內容也更易被學生接受,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網絡新媒體技術,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解各種思想政治信息,使大學生能夠及時解國際動向和社會熱點,從而將思想政治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戰
在當前科技日益發達的社會環境下,新媒體的出現對個人乃至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負面問題,如網絡侵權增多、網絡欺詐和新媒體用戶隱私權得不到必要的保護以及社會文化的沖擊都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社會。對于大學生來說,新媒體的出現豐富大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和途徑,同時受到新媒體環境下復雜多樣的網絡信息的影響,造成價值觀的扭曲,甚至一些大學生沉迷于虛擬的新媒體網絡世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困難和挑戰。因此,網絡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兩面性,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準確把握規模,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網絡新媒體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對網絡新媒體的認識
由于年齡和思想的限制,大多數高校教育工作者對網絡新媒體知之甚少,在教學中運用也不多。一般來說,學生只局限于手機和互聯網的使用,對微博、微信等新型傳播軟件知之甚少,這直接導致高校教育工作者與當代大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但以,對大學生交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要使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作用,首先要增強教師對新媒體的認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隨著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教師要深入學生,解學生常用的新媒體工具,在新媒體中運用各種傳播方式,積極掌握運用新媒體傳播的一些基本方法,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進行交流,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一條新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
(二)利用新媒體創設體驗式思政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驗式教學,需要必要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創造體驗式教學環境,而新媒體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新媒體收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資源,然后運用多媒體等教育技術將其應用于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學習情感體驗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收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媒體素材,可以是社會熱點新聞和大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組織學生觀看,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能夠在獨立思考和探索的過程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內涵,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對傳統教學資源的高效整合
在新媒體環境下,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各種傳統教育資源的整合,如校園局域網與校園媒體的結合,使學生在日常使用手機和網絡的過程中,能夠接收信息,并潛移默化地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校園媒體中進行傳播,使學生獲得更多正確的價值觀。同時要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下的媒體進行整合,教師可以將傳統媒體的內容在新媒體中進行轉移或同步,通過新媒體更有效地傳播傳統媒體的教育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當注意運用網絡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創新高效思政教學的方式,在網絡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學的發展既得到新媒體的幫助,又因為新媒體而帶來一些不利之處,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都帶來一定影響。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思政教學的特點,緊跟時事,運用新媒體的大環境,引導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思政,培養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政教育氛圍。
參考文獻
[1]關江娜.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J].傳媒論壇,2019(11):91-92.
[2]洪濤,張苗苗,馬冰玉.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基于議程設置理論的解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3):156-160.
[3]張炳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評《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17(08):85.
[4]焦連志.“微時代”微信新媒體技術生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06):181-184.
作者簡介
賈若雨(1992.11-),女,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