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愷姝
◆摘? 要: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小學生感覺數學學習是枯燥乏味的,晦澀難懂的。在此形勢和背景下,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可操作性強、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理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高度認可和廣泛應用。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深入探討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深入以及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推行,小學數學的課堂提問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師的教學重點,它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本文主要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與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一、數學問題要進行進行設計
對提問的精心設計,能夠讓教師自如地駕馭課堂,而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樣才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理解知識,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特點、教學目標、學教學內容以及數學學科特點等設計問題。具體應做到:首先,分析學情,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狀態,科學地設計問題。設計的提問要注意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實際生活經驗出發,要有助于啟發全體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問要做到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提問的范圍大小、難易度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其次,提問的內容應當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扣住疑點而進行。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再次,把握數學學科特點來設計問題。數學學科相對其他學科比較抽象,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生活化,讓學生聽得通俗易懂,有滋有味。
二、數學情境要精心進行創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只有對數學學科感興趣,才會愿意學習數學,才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待數學。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極容易出現坐不住板凳、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情況,再加上他們的天性就比較活潑好動,如果沒有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很容易使小學生精神溜號,導致課堂內容左耳聽右耳冒。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時刻保持高昂的態度,在上課時要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作為重要工作。因此,教師要想抓住學生的興趣,就要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利用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問題來進行提問。例如,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這樣導入:“學生們,老師想要在班級后面的背景墻上做一個漂亮的裝飾,把我們的教室后面的背景墻周圍用彩色飄帶文藝圈,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背景墻的寬是5米,長是15米,那根據已知條件,學生們可以告訴老師,我需要準備多長的彩色飄帶嗎?”通過問題導入,引出今天要學習的新課題,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內容當中來,讓學生根據該問題進行思考。這種創設問題情境提問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更好地做到學以致用。
三、數學問題要具有針對性
課堂提問不在于數量的多少,不在于表面的繁榮,而在于問題要有質量,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提出的問題要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課堂提問的目的或促進學生的思維,或幫助學生思考,或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評價學生、檢查學生、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有指向性。如果教師不能在教學中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一昧地在“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中轉圈,那么學生的思維也只能在膚淺的表面打轉,日漸形成淺嘗輒止的思維陋習,嚴重制約思維的良性發展。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要適中,不能偏向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要從“個體”轉變為“全體”,保證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回答。例如在“三角形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介紹三角形的概念時講到“三角形的三條邊、三角形的內角和”等知識點時,就讓學生們親自動手畫一畫,當學生畫完后教師可提出問題:(1)你覺得畫成功的關鍵是什么;(2)你跟其他同學對比一下,你的三角形和他們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你從這次畫三角形中發現了什么規律。教師以“你從這次畫三角形中發現了什么規律?”這一問題作為導向,給學生留了足夠的空間去探討,同時在畫三角形的過程中也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去琢磨思考,這樣的提問毫無疑問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快速地了解了三角形邊與角的特征。除此之外,教師不能只提問優等生,也要對中等生和后進生進行適當的提問,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發揮創新思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設置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把控好提問的時間、注重課堂提問的反饋、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注重解題方法的傳授、加強解題思路的訓練,打破學生思維定式,進而提升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下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繼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的有效性提升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27).
[2]劉德民.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20(82).
[3]李歡.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