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na A. Salutal ShirleyA. padua
摘要:通識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這也是非職業教育的概念。通識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社會個體。高校應在通識教育的具體指導下,進一步提升對公共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視,為學生全方位素養發展提供綜合教育平臺。
關鍵詞:通識教育;高校;公共藝術文化教育;
引言:
在藝術教育行業,高校也應以通識教育的核心理念為具體導向,把建設的重點放在公共藝術文化教育的實施上,合理發展新觀念和新方法。實施公共藝術文化教育,提高學生公共藝術的基礎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在理性欣賞和評價藝術的過程中提高藝術修養。
一、通識教育形勢下高校公共藝術文化教育的意義
通識教育又稱普通教育或通才教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文化的自由教學理念。通識教育是高校實施德育教育的基礎,教師向學生傳授非專業知識,沒有技術專業限制,面向所有專業學生,為全體大學生提供包括文化、藝術、科學和歷史在內的非專業教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非專業知識。公共藝術文化教育只向學生傳授人的共性知識,包括人的基礎要求,具有廣泛的教育意義,符合通識教育的文化教育精神。公共藝術課程內容是完善通識教育核心理念的必然選擇。完成通識教育,要體現在實際課程內容階段,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在公共藝術研究中,真正掌握廣泛的文化教育意識的共性,創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公共藝術文化教育課程是必然的選擇。
二、高校公共藝術文化教育的共性分析
通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外行通用的專業知識。這樣的專業知識擺脫了技術專業的限制。每個技術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進行積極的學習。高校公共藝術文化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是每個技術類專業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其總體特點主要體現在:一、公共藝術文化教育與通識教育精神的實質層次高度一致。通識教育的開展,可以使學生掌握許多普遍適用的專業知識和方法,合理消除技術專業的限制。公共藝術文化教育恰好是由具有人類共性知識的專家教授給學生的。藝術是隨著人的產生而創造的,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它符合每個人的基礎要求,具有廣泛的教育價值,符合通識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文化教育的本質。因此,公共藝術文化教育與通識教育在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其次,公共藝術教育是貫徹通識教育核心理念的必然選項。為了更好地對通識教育核心理念進行合理滲透,要體現在具體的課程計劃中,要落實到課程內容實踐中。
三、通識教育核心理念下高校公共藝術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對策
3.1科學設置公共藝術文化教育課程內容
一個好的課程計劃是高校公共藝術文化教育實施過程的重點內容。在實際課程規劃層面,要緊緊把握通識教育的內涵和特點,注重藝術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科學安排課程內容,處理好藝術教育普及與推廣的關系,推動高校文化教育改革創新。許多高校深受資源配置要素的影響,實際的藝術課程內容嚴重短缺。藝術類專業選修課種類少,課程設置也不合理,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無法提高,并沒有解決普及與推廣的聯系[3]。為了更好地改變這種狀況,高校可以在中外大學公共藝術文化教育課程的內容中學習成功案例。首先系統設置教育局要求的詳細選修課: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此外,為了更好地保證課程內容的一致性,體現辦學特色,區域高校還要從區域特色的角度進行分析,主動設置能夠突出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課程內容。加強地域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藝術課堂教學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美育教育。
3.2公共藝術文化教育方式與實踐活動的自主創新
在互聯網普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為更好地加快社會改革發展步伐,推動高校公共藝術文化教育改革創新,有必要創新并積極應用智能化教學方式設計多元化教學資源,打造大量優質在線課程,讓學生在公共藝術專業學習中獲得優質資源和服務平臺。高校可以將網絡課堂、微課堂、快課融入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全面提升。過去,高校設置的公共藝術課程的內容通常在基礎理論課程中占很大比例,實踐活動課程的分布屈指可數。甚至一些高校還沒有開設實踐活動課程,這不僅傷害了學生藝術理論的同化,也制約了學生藝術實踐素養的發展。對此,高校要加大實踐活動課程的比重,科學安排非常易于操作的實踐課程內容,如吉他、長笛、爵士鼓、電子鋼琴等,并整合學生的藝術水平,將實踐課程內容分類,滿足學生藝術實踐活動的要求,通過按時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方法,營造良好的學校文化,營造校園優質藝術氛圍。
結束語:
從本質上講,通識教育是一種全人教育,它以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為重中之重,對于培養全能型優秀人才具有關鍵的現實意義。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實施通識教育可以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自然,通識教育的核心理念也可以對當今高校的基礎教育改革給予具體指導,為高校文化教育提供精細化管理和創新能力發展給出新思路。通識教育與高校公共藝術文化教育具有相同的高度。為更好地推動學生綜合藝術素養的發展,體現公共藝術教育的功能,將通識教育的核心理念融入大眾,在藝術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踐活動中,尋找培養藝術素養的最佳途徑,讓每一位學生在接觸和感受藝術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曉艷.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踐創新[J].江蘇高教,2020(4):174-175.
[2]季誠鈞.試論大學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系[J].中國高教研究,2020(3):74-75.
[3]張徐.談大學藝術教育中堪稱重任的“音樂劇鑒賞課”——關于“大學藝術公共課程設置”的建議[J].藝術教育,2018(4):50-52.
[4]李文亮.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音樂課程的研究[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9,(9):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