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臻
摘要:傳神是在進行陶瓷雕塑中最看重的一點,形就是傳神的基石,倘若形遠離了傳神,那么這個傳神是不具備任何意義的了,神在通常情況下是比較抽象的,并不是具體的,其能夠反映每件藝術作品的本質。所以,需要和諧統一陶瓷雕塑的形與神,假如二者之間沒有了和諧,就很難讓優秀的藝術作品被創造出來。
關鍵詞:陶瓷雕塑;造型;傳神;和諧統一
引言:
形與神,在藝術界以及美術界都是眾人所最關注的點,因為這個,許許多多的藝術家從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傳神論在我國漢代就已經被提出了,古代也有許多藝術大家思考過形與神的種種關系。傳神的妙用所在被謝赫所提到過,謝赫堅持的美學主張是“氣韻生動”,想要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人物的外貌,傳神是必須要學會運用的,氣韻作畫的內涵意義才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被體現。
一、形與神的起源
唐代,有位畫家提出要讓畫面生動形象,就離不開氣韻作畫。而且那個朝代的很多畫家極致追尋神似氣韻,需要充分的表現神似,這樣的作品能夠講所畫內容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清代的石濤也提出相關主張,這從某種程度上也讓形與神之間有著重要聯系。因此,在幾千年前,就有較多的藝術大家對形與神的關系進行深入研究,明白其二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
從幾千年前到幾千年后,無論是畫家,還是美術家、雕塑家、哲學家都對形與神進行深入研究,還為此提供了許多各具特色的觀點。以往傳統的繪畫論中包含了很多藝術主張是符合陶瓷雕塑這個方面的[1]。不管是什么樣的雕塑藝術,修飾都是離不開形與神,假如沒有注入形與神在藝術作品之中,就好像一個健康的身體中卻沒有靈魂,像這種形式的作品就不會實現其真實的價值。
二、關于在陶瓷雕塑的“形神”的基本知識
經歷了中國歷史長河幾千年的洗滌,陶瓷雕塑不再是一些用于裝飾室內的簡單陳設品了,而是逐漸擺脫了室內的束縛,邁向了室外區域,并且如今還從國內走向了國外。陶瓷雕塑的造型與韻味就是通常所說的“形”與“神”、從視覺角度來看,人們看到陶瓷雕塑的第一印象就是造型這種肉眼可見的東西。而韻味就是就是“神”,需要觀賞者對形的感受,以及對作品的鑒賞能力,加以融合,才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陶瓷雕塑作品的“形”與“神”。
三、形與神在陶瓷雕塑上的聯系
藝術繪畫的重要地位離不開形與神,所以在進行陶瓷雕塑時,也是同樣的道理。陶瓷雕塑能夠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藝術作品,并且行在陶瓷雕塑上的形的表現方法,與二維作品中形的表現方法是不一樣的。藝術家的手讓二維作品能夠在平面上被充分描繪出來,但是陶瓷雕塑的形是一個立體三維的,是結合內部空間、外部空間以及陶瓷雕塑的實體來充分體現的。完整的形,是每一個杰出的陶瓷雕塑藝術作品所必備的條件。因為空間藝術形象存在的前提就是形,因此,造型在陶瓷雕塑作品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如果沒有把握好造型的比例尺寸,那么這就會摧毀一件好的藝術作品。比如:一個茶杯放在桌子上,一般人看到它只能想到茶杯可以用來喝水,就無其他想法。這樣無法觸及藝術美,在多數情況下,藝術更傾向于朦朧美。假如一個物體能夠簡單明了的傳達創作者的含義,這能夠稱之為作品,卻不是藝術品。所以,藝術界中更加追隨“神似”。
四、陶瓷雕塑形與神統一的具體措施
在藝術國度之中,想要使陶瓷雕塑的形神能夠達到統一的藝術家有很多,并且針對這個問題,許多陶藝家們也一直給予一定的高度重視。下面提出幾點意見,僅供參考。
(一)要精確把握陶瓷雕塑最初開始的造型。在創作陶瓷的過程之中,陶瓷雕塑的優劣能夠被造型的好壞所直接影響著,假如不能夠準確地塑造陶瓷造型,從而出現比例失調的問題,那么這件作品,就無法能夠很好地讓神韻得到傳達。造型在陶瓷雕塑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陶藝家的基礎訓練需要多多加強,讓自身的造型能力被有效提高[2]。
(二)創作者需要不斷地擴充自己,通過學習各個方面的知識,讓自身修養得到深化。讓創作者的心境以及自身修養能夠通過作品被傳達出來。倘若創作者并沒有具備較好的修養,那么,加入在作品中的情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作品中的深度是不能夠實現通過外形而傳達的。在進行創作時,藝術創作者需要不斷地增加以及積累經驗,能夠發自內心的去體驗真實生活,從而促使內心世界不再那么狹隘,反而變得更加廣闊[3]。與此同時,創作者需要具備一定高度的文化水平,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輕易成為一個藝術創作者。對陶藝家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在進行陶瓷雕塑時,會接觸到非常具備專業性的細節,普通人是無法做到的,所以人對陶瓷雕塑形成統一來說,是關鍵因素,需要創作者用心去創作每一件藝術作品。
(三)將形象思維靈活運用。對一件藝術作品進行評價好壞時,需要看重的是該作品能夠具備較強的感染力,倘如一個藝術作品不能夠讓任何一個人被吸引,那么其是沒有價值的,對這個世界來說多了一件廢品。所以,陶藝家便需要讓每一個陶瓷雕塑具備其藝術價值,而不是一個多余的廢品。藝術形象的本質特征是創作者所必須牢牢把握住的,選擇采用一個正確修飾方法,甚至可以選擇通過夸張的方式,讓作品的藝術價值能夠被全面發揮出來。倘如一個一件藝術作品具備深刻的思想性以及明確的主題,那么就越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會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追捧。
(四)憑借優質臨摹來不斷激發創作者的靈感產生,有利于在作品中體現形神兼備。靈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獲得的,需要通過某種方式來不斷激發創作者的思維,要不斷更新理念。陶瓷雕塑當然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創作時,需要更新設計方式,不斷進行優質臨摹,離不開大師們的靈感和才華的滲透,也離不開陶瓷雕塑創作者的創新思想,與此同時,還要與時代的步伐保持一致。靈感大都都是來自于與現實與夢想、感性與理性的充分結合,需要在作品中融入感知力、執行力、判斷力以及技巧等[4]。然后組建一個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的研究團隊,科學制定創作方案。隨之陶瓷雕塑方面的人才越來越多,每天都在增加新作品,有很多的靈感都與陶瓷雕塑融為一體,因此創造了陶瓷雕塑形神統一的和諧局面,在追求“形”與“神”的藝術過程中,保證陶瓷雕塑作品充滿生機,同時具備優質方案。
(五)合理實施樣本設計,打好形神兼備的基礎。第一點談到的是激發靈感,這一點指的就是以靈感的具體設計和操作為主要依據,然后科學合理對陶瓷雕塑進行樣本設計,讓形神兼備具備堅實的設計基礎。并且,還需要依照賞用結合的原則設計陶瓷雕塑。在進行樣本設計的時候,需要重視有機結合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保證實用性和藝術性能夠在陶瓷雕塑中得以體現,讓作品具備多種功能用途,不僅能夠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被用到,而且還能夠擁有珍貴的藝術價值。除此之外,在樣本設計中,為了弘揚陶瓷大國的風采,為了傳承陶瓷雕塑文化,還要把民族情結通過各種方式融入到設計中。中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并且早已經牢牢形成了深厚的中國結,但是目前社會還是有部分人盲目的崇洋媚外,在陶瓷雕塑設計方面,不能把老祖宗給忘記了,一定要確保每件藝術作品中都含有中國元素和一絲中國情,讓民族情結得以保存,這一特別的魅力在樣本設計中,讓陶瓷雕塑能夠有效實現形神兼備。
(六)精工細作,按順序進行各個程序的開展。制作陶瓷雕塑作品的整個過程是很復雜的,從制坯到最后成形,離不開精雕細刻的加工過程,只有讓每一道制作程序被履行好,才能夠彰顯其形神兼備的特點。追根求源,陶瓷雕塑在我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了,制作工藝也流傳至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陶瓷業在我國已經成為一種寶貴的文化。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以及氧化物等大都是陶瓷雕塑的構成成分,經常看見的陶瓷材料有氧化鋁、粘土等。把上述所提及的材料的混合物進行一些工序而出窯的制品就是陶瓷雕塑產品。本段主要強調了制作陶瓷雕塑的過程離不開精雕細刻、精工細作。
五、結束語
藝術通常的來自于心靈感受與日常生活,然而藝術的美更是與心靈息息相關。陶瓷雕塑是具備創造性的藝術,對致力于追求美的人來講,陶瓷雕塑具備各種各樣的魅力與誘惑。與此同時,陶瓷雕塑憑借自身之美,聚集了形與神的作品,讓心靈的意涵被很好的傳達。所以,讓形神二者之間達成統一是陶瓷雕塑作品的關鍵之處,只有在一件作品中運用到形與神的統一,那么該件作品是富有生命力與特殊價值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創造很多生動形象的作品來豐富這個世界,讓許多人能夠感受到形神統一的重要。
參考文獻
[1]莊虹虹.淺談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創作[J].藝術家,2019,000(011):P.163-163.
[2]王碩.淺談中國現代陶瓷雕塑的寫意性[J].人文之友,2019,000(021):P.11-11.
[3]李玲玲, 吳斌. "傳神論"與傳統陶瓷人物雕塑的"以形寫神"[J]. 中國陶瓷, 2019, v.55;No.372(11):91-95+101.
[4]曾蓮春. 探討在陶瓷雕塑創作中感受藝術美[J]. 商情, 2019, 000(04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