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坦
中圖分類號:G807.4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27-02
摘 ?要 ?在素質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身心素質的提升,還需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培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程度直接決定了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程度。基于此,本文首先論述了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合的意義,然后分析了高校體育課程教育的現狀,最后提出了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合的策略,旨在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和落實“立德樹人”的素質教育目標。
關鍵詞 ?高校 ?體育課程 ?思政教育
隨著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合思政元素也成為了大勢所趨。深入挖掘并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充分地融入課程思政元素,不僅能夠提升高校學生的身心素質,還能夠實現“潤物細無聲”的德育育人功效,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過,由于在教學實踐中存在部分教師思想觀念落后、自身素養能力不夠,以及學生自我觀念太強等問題,從而導致了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效果不佳,無法實現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基于此,本文在強調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合意義的基礎上,基于現實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深入探究了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策略。
一、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合的意義
首先,雖然近些年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較多問題有待解決。部分體育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想觀念的影響,無視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依然側重對學生動作技術的教授和考核。如果能夠深入地挖掘與融合體育課程思政元素,就能夠很好地形成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效應,構建出全員、全程、全課程的素質教育德育育人格局。這無論對任課教師素養能力的提升,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都具有很好的推進作用。同時這也有利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效果的強化。其次,深入挖掘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并將其與體育課堂教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有機融合,從而發揮出更大的立德樹人的素質教育效果。從本質上來說,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就是在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得到身體鍛煉,又得到思想教育,實現體育課程的隱性思想教育功效,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最后,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有助于貫徹實現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全方位教育的思想。作為我國高校教育培養全面型人才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程在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對體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更為深入的挖掘和融合,就必然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進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落實。
二、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第一,目前部分高校體育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同時也由于并未系統地接受到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相關培訓,所以在教學中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便是學校要求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們還是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或者是覺得太難了。這就導致了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在部分高校中流于形式,思政元素沒有得到深入挖掘,也沒有真正實現思政教育的體育教學過程融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我成長,沒有很好地實現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價值,也阻礙了體育課程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第二,目前多數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過程較為形式化,有的體育教師由于對體育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夠深入,不能很好地將思政內容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融合起來,這導致了其在授課過程中對思政內容的融入較為刻意和生硬,沒有辦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思想的升華。同時,多數教師主要還是采用傳統“輸入式”的教學手段,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不多,并且課堂上所采用的教學手段也不夠豐富,學生的興趣很難被激發出來。
第三,目前多數高校的體育課程思政內容還不完善,也就是教師對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得不夠深入。教學主要是圍繞體育項目的知識點而展開,并沒有進行拓展,也不具備較為科學明確的理論支撐,課程思政內容不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學生很難獲得良好的課程學習體驗,自然而然地體育課程思政的效果也就不明顯。
第四,目前多數高校領導層對體育課程思政的重要價值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僅僅是根據上級教育相關部門的文件要求體育教師將思政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但是相應的教師培訓和考核體系并沒有構建出來。這就導致了體育教師隊伍整體思政水平不高,體育教師想要挖掘和融入思政內容,但卻很難挖掘出或是融合效果并不好,難以對學生產生思想和價值觀方面的引領和塑造。
第五,目前多數高校學生由于自身對思政教育價值和對自我的認知不足,導致了他們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常常是以自我為中心,對于自己認為重要的學科(如專業課、英語等)比較重視,對于自己認為不重要的學科(如體育課等)較為忽視,往往找各種理由請假不去上體育課,由此導致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得不到實現。
三、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合的策略
(一)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
首先,需要著力打造具有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的高素質體育教師隊伍。一是學校領導層要認識并重視體育課程思政在“德育育人”目標實現過程中的重要價值,為體育教師提供更多的參加思政教育培訓交流和講座的機會。同時加強教師培訓考核力度,設立獎懲機制,促進體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挖掘與融合思政元素的能力。二是體育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扎實自身的教育教學技能,不斷拓寬學科知識視野,并且熟練掌握多種教學手段,以便更好更靈活地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三是體育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就受到思政教育的熏染,不斷完善自身人格和價值觀體系。
其次,需要在遵循體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滿足。體育教師在進行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過程中需要以體育運動規律為前提,對每個運動項目的思政元素進行深入挖掘。一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從基本的動作開始學習,逐漸地掌握高難度動作。二是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動作技術,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三是體育教師要鼓勵學生互幫互助,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偏好,在進行課程教學方案設計時,較多地利用多媒體等輔助工具,并利用新媒體等交流工具與學生進行雙向的溝通交流,如此能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以此達到提升課程思政教學的效果。
最后,需要在遵循體育運動規律的基礎上明確體育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培養目標,并據此設定出科學合理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方案。體育教師在進行思政元素挖掘時,必須要把握住課程的教育目標,同時要對思政教育內容有很好的掌握。除挖掘具體體育項目中的思政元素外,還需要對體育熱點、學生的職業素養等問題有個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不知不覺間接受到思政教育,才能在幫助他們養成團結協作、誠實守信等好品質的同時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對社會問題的認知分析能力,以及有助于他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二)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合策略
首先,教師要在深入挖掘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基礎上認真設計教學環節,真正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而不是僅僅將思政教育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換句話來說,就是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方案設計時,不能改變原有體育教學的內容和結構。例如,體育教師在進行羽毛球教學時,需要在傳授學生動作技術的同時融入團隊協作、吃苦耐勞、遵守規則等思政元素。對于一些性格安靜的學生,要積極幫助他們在運動鍛煉中找回自信,注重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
其次,教師在深入挖掘體育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礎上,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和需求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方案的設計,并且相對應地調整所要突顯的思政教育內容,以便實現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換句話來說,就是體育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根據體育項目的不同和學生情況進行相對應的課程教學安排,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進一步增強出學生接受課程思政教育的主觀能動性。
再次,教師要加強體育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要更為科學合理地進行課堂教學環節的安排,要在遵循體育運動自身規律的前提下靈活融入思政教育內容。一是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分層次訓練,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得到身心素質的提升。二是在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靈活把握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容和融入程度,切不可生搬硬套,而是要自然而然地引入,這樣才能夠達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體育文化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中,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出學生對體育課程思政學習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體壇明星的故事,或是體育項目比賽的歷史,或是組織學生討論時下熱門的體育賽事等,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拓寬他們的視野。
四、結語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是體育課程改革發展的大勢所趨,其有助于實現“德育育人”的教育目標。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積極深入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同時將這些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課程教學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功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郭秀清.課程思政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融合與滲透[J].當代體育科技,2019(21):76-77.
[2]王毅賢.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策略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4):122.
[3]劉坤.課程思政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融合與滲透——以足球課程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0(28):114-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