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則行
摘要:刺槐是我國西北地區一種非常重要的綠化樹種,在防風固沙、改善水土流失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刺槐栽培技術水平,結合實踐分析了刺槐的特征特性,同時從育苗、苗期管理、移栽、撫育管理等幾個方面對刺槐的栽培技術進行了探討,為刺槐栽培提供參考,以促進刺槐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關鍵詞:刺槐;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引言
刺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造林綠化樹種,原產于美洲溫帶與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于世界各地。我國在1877—1878年首次從日本引入刺槐,經過多年培育與發展,目前刺槐種植已經遍布我國27個省、市、自治區。刺槐具有抗旱、抗寒、速生豐產等優良特性,在干旱區綠化造林工作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1栽培問題
1.1樹種選擇不恰當
進行刺槐栽培的時候樹種的選擇是否合適是決定最終栽培成果的關鍵。如果樹種的選擇出現問題,樹木的成活率就會大幅度降低,使人工以及經濟的成本得到提升,即便有些樹種可以成活,但是其后期的生長發育也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最終成才的比例顯著降低。
1.2缺乏適當的管理
植樹造林講究三分造七分管,說明科學有效的管理在刺槐栽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良的苗木栽培技術管理會影響其生長,降低存活率。進行種植之后不進行后續的管理,在林地中會出現大面積的雜草,對苗木營養的吸收產生不良影響,出現成長不良的現象,嚴重的情況會導致苗木死亡。在林區進行砍伐放牧的情況會導致苗木被牲畜啃食或踐踏,苗木的存活率會大量減少,并且非常容易出現枝干扭曲的現象。
1.3造林技術沒有做到科學規范
刺槐栽培的技術以及施工方式是否合理對樹木的成活率的影響比較大,樹木是否能成活以及生長的好壞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合理的栽培技術是決定成活率合格質量的關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會有很多不規范的操作發生,例如培土深度以及厚度不合理,根須扭曲等,非常容易導致苗木在生長的過程中出現營養不良甚至死亡,使苗木的產量大幅度降低。
2刺槐栽培技術要點
2.1林地選擇
造林地的選擇是刺槐速生豐產的關鍵。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相對集中連片的平原,河流的灘地、階地、廢棄河道或采伐跡地、低產的林地、山腳及退耕還林地均可用作造林地。土壤的pH值6.0-8.4,以7.0-8.0為佳。應充分應用“四旁”(路旁、水旁、村旁、宅旁)營建刺槐速豐林,此處土壤質量一般比較好,生產潛力大,易于提升刺槐的生產能力。
2.2選擇造林時間
春、秋兩季加強刺槐林營造,應當充分結合苗木種類確定造林時間。倘若春季造林地寒冷干燥、大風天氣較多,便可在早春時節或者秋季利用截干造林法開展造林工作;倘若造林地溫暖濕潤、大風天氣較少,便可在春季進行帶干造林。
2.3整地方法
平原地帶造林過程中主要運用穴狀、帶狀或者全面整地方式進行整地,而在山地地帶造林過程中可以利用水平溝、水平階與魚鱗坑等方式進行整地。鹽堿地整地過程中可以修筑條田、臺田,利用開溝筑壟法進行整地。只有保證整地質量,才能為造林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證造林工作整體成效。
2.4技術人員的培養與吸收
科學有效的栽培計劃是保證造林質量的前提,可使綠化造林的基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刺槐栽培要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因此,科學有效的栽培計劃是刺槐栽培管理中的關鍵。技術人員的能力是刺槐栽培中的基礎,可以保證刺槐栽培的效率和質量。在縣級地區人才流失往往比較嚴重,很多技術人員不愿意到基層工作,這時就要政府加大人才的培養以及吸收力度,保證技術人員的充足性,除了通過學習培訓的方式提高自有技術人員的能力,還要制定良好的人才吸引計劃,提高人才的待遇,加強宣傳。與此同時,可以邀請國內外刺槐栽培的專家進行指導,引進更加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當地刺槐栽培苗木的成活率以及成活質量。
2.5林分管理
在苗木移栽結束后,需要加強林間管理,這樣才能夠為苗木提供更加優越的生長環境。首先應當保證水肥供應,生長情況很多合適的肥料,為其提供充足的營養元素。如果在苗木生長過程中出現了長勢差或者病蟲害等問題,應當進行補植。定期修剪林木的枝條可以改善林木的長勢,同時還需要對苗木根部附近的雜草進行清理,加強松土效果。在冬季來臨之前應當做好防凍害措施,防止因氣溫下降給林木帶來其他損傷,移栽后的第1年和第2年必須要做好保溫措施,此時的苗木極其脆弱,受到氣溫因素的影響。
2.6澆水
刺槐屬于較耐干旱的樹種,但是適宜的水分條件是確保刺槐速生豐產的主要技術措施之一。澆水時間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樹木成活的關鍵時期;二是降水偏少的旱季苗木定植后,需要及時澆足定根水。之后根據墑情,每年澆水不少于 2 次。
2.7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苗木生長中最強大的“敵人”之一,影響苗木的生長質量及其成活率。尤其是在溫度變化比較明顯的時候,病菌的滋生會更加迅速。食葉類病蟲害的防治可以在其破繭階段一般采用樂果乳油400倍溶液進行噴灑,能夠起到科學防治的效果;預防腐爛性病蟲的時候要對其孢子和菌體進行有效的處理,一般采用911乳油與2000倍溶液進行防治和控制。林業工作人員需要了解當地的主要病蟲害,并在苗木生長狀態下采用黑光燈對成蟲進行消滅工作。與此同時,還要從源頭進行防治,使用相關技術對蟲卵進行處理。為了提高對苗木病蟲害的防治質量,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綜合能力,強化對病蟲害的認知,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進行合理的防治工作。
結語
在造林業栽培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對苗木的生長和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提升樹苗的成活率,為造林工作提供良好的苗木基礎。
參考文獻
[1]吳久杰草.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20):92-93.
[2]仰素海,姚海英.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策略[J].種子科技,2020,38(10):64,67.
[3]高源,王正,張珂.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措施分析[J].農家參謀,2019(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