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熙 歐陽黎萍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以培養開發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為出發點,可以從營造融洽師生關系、構思良好的教學設計、重視學生體驗生成三個方面構建高效的心理課堂。
關鍵詞:心理課堂;師生關系;以生為本
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其學業成就、個人素質呈顯著正相關。為促進和諧校園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國家“十三五”新階段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是心理學界的一場革命,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的積極品質,從本世紀初,由于西方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入,一改以往心理學對于心理損傷、傷害、缺陷進行研究的模式,從發展人類積極心理品質出發,重點不在于彌補,而是充分體現“積極預防”的重要作用,以發展性的心理教育為主,盡可能地發揮個體自身的潛能和能量,將個體優化到最佳狀態,以應對外界環境帶來的各方面壓力。因此,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理念的視角出發,為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心理適應能力,針對于目前理工作存在的現狀提出幾點思考,從而為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提供理論基礎。
一、什么是高效心理課堂
一堂好的心理課,應該是: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學生積極性高、參與度廣;課堂氛圍良好;能使學生獲得心理支持和經驗,增進心理健康;學生有積極的情緒體驗,教師也有積極的情緒體驗。
二、如何打造高效心理課堂
1.融洽師生、生生關系是高效心理課堂的基礎
如何建立師生、生生之間真誠、信任的關系?首先,教師要有親和力,善于微笑、善解人意、自信大方,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理解、尊重。其次,教師需要良好的專業教學能力,吸引學生對心理課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教師。在課堂上,輔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暴露自己的問題,更要學會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有時甚至要一定程度地進行“自我暴露”,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值得信任的。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或同學們的關注和認可時,他們就會拋開顧慮,敞開心扉,情感的體驗也更強烈。同時,當學生在表述中有些觀點存在爭議時,教師不應立即指出或作出正確錯誤的評價。例如,去年我有一節青春期戀愛輔導課,設計的男孩、女孩最終二人迫于各種壓力分手,有同學提出:“老師你說的就是不讓我們談戀愛嘛!”老師如果直接說是或者舉出更多青春期戀愛的負面案例,會強化學生逆反心理,其實,如果將這個故事結局設計得不明確,學生自主續寫這個故事效果會更好。
最后,設計較貼切的暖身活動。好的暖身活動能激發學生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消除心理阻抗,讓學生愿意講述自己的故事和觀點。當然我們要避免那種表面熱鬧,要為學生塑造一個真正能產生思維碰撞的課堂。
2.良好教學設計是高效課堂的保障
設計一堂好課,這是心理教師在上課前必備的一項工作。首先,選擇主題。中學心理健康課的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深刻感悟。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和困擾,比如高考前一兩個月很多學生會心煩意亂,想要放棄,缺乏自信,面對這一現狀,教師設計就要以調節考前焦慮情緒為主題。選擇主題的方法還有問卷調查、心理測驗、社會熱點、學校班級剛發生的事件。其次,確定每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并為實現目標搜集需要的素材和理論依據。最后,有邏輯層次的設計,每個環節之間自然層層遞進,教學設計便會鮮活、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3.重視學生的體驗是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
心理課的課堂實效主要取決于學生是否能產生真切的體驗以及體驗的程度。而活動是產生體驗的載體,學生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是為效果而服務的。活動只有經歷學生主體的心路歷程,并使學生在情感交流和思維碰撞中發生深刻的情緒體驗才能促進學生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的發展。
例如,本學期設計的《我的五樣》就是典型的體驗式課堂,這節課產生良好效果主要依托于學生的深刻體驗。本節課主要通過學生自主選擇生命中的五樣摯愛,思考失去五樣后的影響從而得以取舍,用紙筆涂抹的方式一樣一樣埋葬自己的摯愛,真正觸動了學生的內心,獲取了珍惜摯愛的內在動力。
所以,我們在設計活動體驗式課堂時要考慮幾個問題。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高嗎?學生到底獲得了什么?問題得到解決了嗎?這種活動形式是否恰當?例如,本學期的心理課有個活動:讓學生用畫畫的方式畫下自己的困惑,讓其他同學充當心理咨詢師分析這幅畫,又請作畫者自己評價。這種形式一方面學生感到很有趣,但同時又讓作畫同學比較尷尬,感覺自己的隱私被別人評價,這種形式不恰當。其實老師只要不暴露作畫者,現場氣氛也不至于尷尬。
4.強調課堂現場生成是促進高效心理課堂的必要條件心理課更強調課堂現場生成,教師圍繞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的想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不能過分追求自己的預設想法,學生的反應不符合預設可以引導,不能作出正確與否的評價,遵循價值中立原則。比如,上學期課堂上有個學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的好友背叛了我,我恨他”,我的反應是“恨一個人對嗎?”這就是明顯的價值判斷。有時學生還會出現與課堂引導方向相反的想法,比如這學期一堂有關意志力教學的課堂上,有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我班王××就挺有意志力的,每天做到了堅持遲到。”此時全班哄堂大笑,作為教師不能批評這位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巧妙引導“剛才我們探討意志力是需要努力的,并且具有積極意義,遲到具有積極意義嗎?”由此可見,作為心理教師教學機智顯得尤為重要。
綜上,通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對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積極心理教育理念、積極心理教學體系建設、積極心理教育活動體系建設、積極心理干預體系建設等四個方面,提出加強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與實踐指導,為提高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發揮學生積極品格優勢,為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亞玲. 本科院校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19):22-26。
[2]楊宇平. 論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問題[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6,23(6):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