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萍
摘要:初中數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階段。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猜想能力又起著重要的作用。猜想能力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發展,同時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本文先闡述了猜想和數學的關系,然后分別從幾個方面對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猜想能力的基本途徑進行了說明。
關鍵詞:初中數學;猜想能力;途徑
猜想對于科學認知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想象力可以無限的發散,能夠對整個世界進行概括,不斷提高人們的思維認知能力,推動科學認知的不斷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在初中數學課程標準里面也有提到,數學學習不但要具備實現性,還要具有挑戰性,這樣才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提問、實驗、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不斷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和自身認知的有效提高。
一、猜想與數學的關系
猜想是對研究的對象或問題進行觀察、分析、比較、類比、歸納等,根據現有的材料和知識做出符合一定的經驗與事實的推測性想象的思維方法。一般來說,在數學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當中,運用較多的就是歸納類比方法,以及合情推理,這兩者與猜想有著緊密而重要的聯系。由于數學思維存在著很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所以要求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論證推理的好習慣,帶動學生用進行合理的猜想。
1.猜想是數學思維的“先知先覺”
猜想機制是對數學信息所進行的一種思辨認知活動。由于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因素,都會對自然規律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導致人們在對其進行探索的時候,會比較困難,而人們可以通過對其進行猜想,不斷地拓展自身的思維,提高認知能力,有效地提高對新知識的探索。
2.猜想是數學能力的發展動力
猜想是數學思維機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如果在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中,猜想得到證實,該方面的數學就會得到跨越性進展。把設想變成實際的定理,有助于提高人們的數學認知,對于不斷完善數學理論,推動數學研究的進步與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猜想能力的基本途徑
1.利用教材創設學生猜想的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齡的原因,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可以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里面,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利用教材創設打造學生猜想的情境。一方面來說,創設情境可以有效的縮短學生和數學學習的距離,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也可以很簡單,避免學生出現厭煩的心理。另一方面來說平,創設情境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通過教材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猜想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樂趣性,只有創設的情境充滿樂趣,才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猜想意識和能力。
2.通過實驗啟發學生猜想的靈感
初中數學教學還有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就是實驗。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實驗環節,可以為數學課堂帶來無限的活力,啟發學生猜想的靈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猜想意識和能力。所以教師一定要注重實驗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和推廣。運用實驗的形式來啟發學生產生猜想的能力是一種十分值得嘗試的方法,實驗本身就是一種比較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方法,因為實驗可以調動學生對探索的積極性,能夠使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增加主動創造性,感受實驗中的樂趣,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更高的熱情。具體來說,比如教師在給學生教授三角形的三邊關系課程時,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三根線繩,長度分別為3厘米、4厘米和10厘米,然后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將這三根線繩組成一個三角形。學生無法操作成功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調整線繩的長度,再試試能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學生就會思考出,將長邊縮短或者將短邊加長。這時教師就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進行猜想: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當學生完成猜想以后,教師在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是否成立。學生通過實驗增加了探索的熱情和教師之間溝通的意識,從發現問題到進行猜想,再到親自驗證,有效的將實驗與猜想融合在了一起。
3.運用類比拓展學生猜想的結論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時,經常用到的是歸類和類比。教師可以通過歸類和類比去啟發學生,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先進行猜想然后產生結論。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擴展,不斷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成長和進步。類比,就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歸類和類比可以將相同或者相似的數學形象歸納出不同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教師在教授學生不同的線段表現形式時,就可以采用歸類和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做出不同的猜想,從而了解不同線段的特點和應用場合,讓學生可以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幫助學生歸類和類比的時候,可以加入多媒體的教學方法,然后讓學生先總結出不同線段表現形式的特點,根據所歸納出來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行猜想。
三、結論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步與發展,對知識的認知度也在不斷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定要對學生有耐心,要注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猜想,幫助學生對猜想進行驗證,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理性思維對于數學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推動數學理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而猜想也是這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劑。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可以利用教材創設學生猜想的情境、通過實驗啟發學生猜想的靈感、運用類比拓展學生猜想的結論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不斷的積極探索新知識,創新意識,這對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馬笑蓉. 初中數學教學中猜想數學思維應用[J]. 新課程(中),2019(09):84.
[2]池信基. 如何培養初中生數學猜想的能力[J]. 當代教研論叢,2018(08):71-72.
[3]李華. 培養初中生數學猜想能力的策略[J]. 數學教學通訊,2020(1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