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出臺后,文化進校園活動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黃山市多所中小學校結合本地特點,致力于以“徽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方課程建設,但經過多年實踐研究,課程構建多圍繞學科知識,活動內容注重外在形式等情況比較明顯,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地方傳統文化教育,將“徽文化”與具有跨學科、重實踐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成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了基于徽文化的活動設計原則及方式方法,對于眾多中小學校構建基于徽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同時也給各地各校如何結合地域特點來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參考模式。
【關鍵詞】徽文化? 綜合實踐活動? 設計?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7-0021-02
習總書記“四個自信”理論提出之后,隨即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各地各校進一步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2019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加強和改進中小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方案》,在肯定之前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成績的同時,也進一步讓大家認識到個中存在的不足。在此背景下,一些地區(qū)和學校審視本地基于徽文化的課程建設的同時也轉變了思路,在保持以往成果的同時,以徽文化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構建成為了新的研究方向。但經過走訪調研,多數學校對于如何設計課程及活動還是老套路、老方法,系統設計不足,存在碎片化現象,活動設計過于淺顯。因此盡快分析課程設計中的問題,提出一些方法和構建模式具有現實意義。
一、存在問題
現階段很多學校已經進行了一些基于徽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這是對于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落實的結果,更是很多學校想打造一校一品式校園的需要,但現實情況呈現出的成果并未達到預期,更多給人一種淺嘗輒止、避實就虛的感覺,思維認識還應用過往模式,問題最嚴重的就體現在活動設計方面。
1.課堂化構建為主
在活動設計中課堂化現象是比較普遍的,許多學校在設計徽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往往還是注重學科特點,特別偏向于文史知識的灌輸,表現出了重知識背誦、輕內涵理解、輕思想疏導、輕體驗感悟等特征。雖然這方便于組織教學,但過多的事實性知識堆砌起來的校本課程或者活動,讓學生缺少了對徽文化內涵上的挖掘和探究。很多老師越俎代庖,搜集相關材料圖片,走訪實踐基地,然后將整理出來的知識條目在課堂上展現出來,這替代了原來學生應該去實踐、去體驗的學習流程,最終只能讓教育活動過于淺顯化。
2.活動與課程脫節(jié)
在積極探索基于徽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道路上,有些學校也是非常支持、敢于實踐的,但活動開展得風風火火,卻發(fā)現只停留在“游玩”的層面,其與課程脫節(jié)非常嚴重。學校對于活動課程的設計沒有認識,活動準備階段學生不知道如何搜集相關知識信息確定研究問題,活動實施階段缺乏有效指導,活動內容是否與研究主題具有關聯性沒有方向,活動總結階段缺乏交流反思,沒有成果展示或者方式單一。所以最終會發(fā)現這些學校開展活動的模式陷入了“學校開展活動—學生寫心得體會”的循環(huán),剝開這層外衣,其實并沒有什么值得肯定的東西。
3.課程體系缺乏
目前部分學校在開展徽文化主題活動時還以零散的為主,呈現碎片化現象,有些學校可能只在一個主題活動或者僅僅在一堂課上呈現部分徽文化內容,在選擇徽文化主題上或者采用何種活動方式沒有經過仔細研究,系統性、整體性嚴重不足。
二、設計原則
針對上述問題,最重要就是要明確認識課程和活動設計的內容及方向,究竟哪些資源值得去開發(fā)和利用?活動設計過程中哪些方面需要深入考慮?在此筆者認為在構建課程和設計活動時可以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突出地域特征
既然是基于徽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構建,那么選擇的主題和內容當然要有鮮明的“徽味”和“徽韻”,這是一個前提,但徽文化的內容包括了思想、經濟、醫(yī)學、建筑、教育、宗族、雕刻、飲食等方面,資源還是數不勝數的,所以要進一步將地域特征突顯出來。所謂地域性重要的是學校和教師要去研究所設計課程的環(huán)境支持和資源支持,同時能夠加強探索這些資源和環(huán)境所支持的課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不能真正起到重要的影響,從而選擇性利用好周邊環(huán)境和資源。比如歙縣城關小學“徽派建筑”主題活動,其中活動資源就選取了許國石坊、歙縣行知中學實踐基地,并沒有選擇屯溪徽文化博物館等其他區(qū)縣資源。理想的基于徽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該呈現出“一地一特色,一校一特點”,這樣所衍生出來的一系列主題活動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它的意義和價值,這樣的課程也是別人學不來也抄不去的課程。
2.彰顯文化內涵
實踐活動最容易流于形式,“做也做了,玩也玩了”,到頭來活動所賦予的文化內涵沒有展示,課程所賦予的育人使命也沒有體現,所以學校所設計的活動還有一個重要指向就是要能夠清晰地表達出對文化的理解。只有這樣,在開放、多樣的活動中,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傳承、保護我們的徽文化,同時學生在受到文化的熏陶時,才能確立文化自信。譬如徽州美食文化,這是很多學校喜歡選擇的活動主題,但是設計活動內容時最多達到做一做美食、嘗一嘗美食這種層面,不會進一步研究某種特定徽州美食的歷史,不去關注這種美食與徽州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這些方面的內在關系,更不去挖掘有關徽州美食的淵源,以及美食與生活、美食與經濟、美食與環(huán)境等等方面的內涵。
3.體現課程特點
課程構建和活動設計當然要體現課程的特點,所以設計的活動內容要具有自主性、實踐性、生成性、開放性這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點,這就要求課程構建中不能設計只利于“教”的課堂教學為主的活動,也不能設計僅以某種活動方式為主(比如手工制作)的活動,活動形式要多樣化,成果展示要多元化。除此之外,活動的內容雖然著力點是徽文化,但這不代表只需要關注于傳統,我們還要面向未來,融入多學科思維,進行跨學科研究,進一步開發(fā)徽文化的價值。
三、具體模式
在把握好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活動內容是課程構建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要明確活動的多課時設計,單一課時是無法整體展現某個徽文化主題內容的,同時對于深挖文化內涵和拓展課程內容也是不利的,在這個過程中要統籌安排好課外實踐課時,這點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活動課時都要安排在3課時以上。其次活動內容設計需要有層次性,在此選擇了三段式的活動設計,也就是每個徽文化主題安排三個活動。過多的活動設計對于教師教學要求太高,而且條理容易混亂,三段式的活動設計出發(fā)點在于正好對應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三個階段:準備、實施和總結。
1.以知識的自主收集為起始
活動一設計的目的指向就是讓學生對相關知識初期自主建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鍛煉學生制作表格、問卷、記錄等多方面綜合素養(yǎng)。主要的活動形式包括文獻研究和問卷訪談等。
文獻研究主要是查閱相關徽文化產生原因、發(fā)展歷程等內容,獲取載體是圖書檔案以及書籍典故。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也可以多鼓勵學生利用搜索引擎進行相關信息的收集,這樣更加高效和便捷。文獻研究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了解研究對象,梳理和發(fā)現重要信息線索,提煉針對性強的研究問題,也利于分工合作和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
問卷訪談就是要了解徽文化的現狀和發(fā)展狀況,主要的策略就是問卷調查和人物訪談,利用問卷調查,可以非常清晰地捕捉到人們對徽文化的了解情況,為下一步活動的開展指明方向,同時通過人物訪談可以得到更加專業(yè)性的知識和研究指導。
活動設計示例:歙縣的徽州建筑類型有很多,找一找并說一說你身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徽派建筑,查一查它們都有什么特點并制定表格記錄。
2.以活動的親身體驗為串聯
活動二設計的目的指向是讓學生帶著研究問題,親身體驗,而不只是停留在書本知識上,這樣更能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加深知識理解。活動設計中注意穿插相關主題的勞動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化內涵,傳承傳統技藝,主要的活動形式包括基地體驗和實踐操作等。
基地體驗是以各類徽文化實踐基地為對象,以體驗式學習為主要方法,讓學生既有身體的感官體驗,也進一步促進心靈上的精神體驗,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到某徽文化主題的歷史、發(fā)展及內涵。開展過程注重學生探究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基地選擇上注意主題相關性以及就近原則。
實踐操作是針對徽文化中具有生產技術和社會實踐的內容進行活動設計,學生參加一定的勞動或者手工實踐,學會使用一些工具和技巧,同時也可以感受某種技術、工藝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徽州人的精湛技藝和工匠精神。
活動設計示例:參觀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和新安歙硯藝術博物館,請教老藝人,體驗制作徽墨歙硯工序和環(huán)節(jié)要點,領會徽州藝人的工匠精神。
3.以成果的交流展示為總結
活動三設計的目的指向是對整體活動的總結,學生針對相關徽文化主題的認知進行成果表達,表達的方式方法注重多元化,鼓勵借助信息化工具,這也是對于徽文化內容的傳承和拓展,主要活動形式包括策劃宣傳和創(chuàng)意設計等。
策劃宣傳是將認知的徽文化內容進行再加工,是傳承徽文化的一種非常積極的方式,其實探索徽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讓更多人知道,并促進其能夠世代相傳。宣傳的形式可以采用傳統的制作手抄報、板報、海報等,當然更多地可以借助多媒體制作圖片、電子相冊、網頁等 。
創(chuàng)意設計是如今流行并倡導的活動之一。通常情況下,對于徽文化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上,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存在片面性。在成果表達中,嘗試讓一些內容與創(chuàng)意設計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踐并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設計示例:為發(fā)展和宣傳徽派版畫,歙縣文化旅游體育局擬定與你校聯合在徽園舉辦一場名為“徽州情”的徽派版畫展覽活動,展覽內容為你校小學生制作的徽派版畫,現請你們小組為此次活動設計一幅畫展宣傳海報。
除了上述的一些活動形式外,教師還可以采取諸如演講辯論、實驗探究等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在不同的活動中也可以將多種活動形式融合,最終的目的是要服務于主題和活動內容。
四、結語
基于徽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對于原則和模式的探究需要在具體課程落實中進一步總結經驗,各地學校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利用好身邊的有效資源,發(fā)揮自身特點,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策略地設計活動課程,最終將地域文化教育工作推向新高度。
參考文獻:
[1]郭元祥.課程特色與特色課程[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8(4):5-7.
[2]唐華.基于研究性學習的地方民俗校本選修課程的實踐[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8(1-2):24-25.
[3]林云霞.搭建“實踐”舞臺 傳承地域文化——以“研學福清”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為例[J].中小學校長,2019(9):30-32.
[4]李桂英.用地域文化滋養(yǎng)有靈性的教育——發(fā)掘地域資源,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例談[J].學校管理,2019(3):25-27.
作者簡介:
胡炯,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