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 要:在新課改的深化背景之下,小學教育也需要做出一定的革新,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出發點,展現出小學生的主導地位,從而對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做出培育。所以,教師應該緊跟教育形勢的變革,在課堂提問環節中,注重理答的形式,讓小學生得以主動地做出思考。基于此,本文就圍繞小學數學課堂理答的策略做出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理答;有效策略
從實際的授課經驗上而言,提問是十分關鍵的一種教學手段,不單可以協助教師進一步明晰小學生的真實學情,還能有效地促使授課活動變得活躍。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意識到理答在授課期間的關鍵性,繼而才能更好地運用理答的模式,讓小學生可以彌補認知上的漏洞,同時通過和教師的交流完成對數學知識點的學習。由此可見,對課堂理答的有效策略實行分析十分必要。
一、小學數學教師課堂理答的現狀探討
盡管理答已經能夠被運用在小學數學授課活動之中,但是仍然還有一部分數學教師,沒有能夠知道理答的重要價值及效用,在理答的過程中比較隨意和主觀,小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與機會都不足,很多時候教師更是直接將答案提供給小學生們,或者讓他們對答案實行背誦和記憶,這也使得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差,邏輯思維無法得以增強,同時也影響了授課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還有的教師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小學生在問題探索期間,過于消極和被動,難以通過理答來鞏固他們的所學知識。針對這類現狀,小學數學教師務必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而才能確保理答的作用得到全面展現。
二、小學數學教師課堂理答的有效策略
(一)轉化問題,擴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
基于小學數學課程知識大都來源于生活實際,所以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與其生活經驗的積累之間存有很大的關聯性。然而,就當前狀況來看,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學生如果不能借助自身的生活經驗處理學習問題,那么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自信,從而逐漸抵觸學習數學課程知識。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師,應當予以相應的重視,并且通過方式的變換將問題轉化,進而實現理答,擴展學生的思考范圍,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此便可簡化解答數學問題的困難程度,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有趣的課程環境,繼而完成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育。
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教授(蘇教版)四年級數學“平移”相關知識時,就可以在新課導入環節,借助班級中的電教設施,為學生播放火車的行駛視頻以及電梯的升降視頻,用以匯聚小學生的關注力,此時他們的興致也會提升。然后,課程教師便可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火車、電梯是怎樣運動的嗎?你們可以怎么樣表示這些運動呢?”生一:“火車是向前水平行駛的”生二:“電梯是上下升降的”。教師:“同學們,你們觀察的結果都是正確的,那么為什么火車不能脫軌運動,電梯一直是上下運動呢?”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便陷入了不解的環境之中。此時,教師就可以將“平移”的定義引出,并且讓學生將生活中常見的平移現象找出。將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化問題,實現課堂上的理答,能夠強化小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并且還可以簡化問題的難度,讓學生輕松將問題的正確答案解答出來,這對于實現小學數學授課目標,幫助小學生形成數學素養方面,無疑會起到顯著的促進效用。
(二)理而不答,挖掘小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通過整合分析以往的授課經驗,可知理答是激活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教學成效的一種方式,然而,基于教學實踐中經常會突遇各類各樣不可預估的問題,理答也是如此。可以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授課中,有些時候做到理而不答,反而能夠挖掘小學生的探究思考能力,促使學生可以通過自行反思,自己將數學問題的錯誤答案排除,強化自身的數學學習綜合實力。
例如,在教授小學數學(蘇教版)“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提前制作出兩個不同形狀的木框,然后讓學生予以觀測,此外,還應該說明這兩個框架使用了相同長度的木條,在此之后,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請比較一下兩個木框的面積?”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數據信息相同,換言之,邊長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得出面積相等。隨后教師繼續說道:“同學們,其實這個四邊形木框還能夠變形。”隨之將其拉扁,再次向學生提問:“這時它們的面積還是相同嗎”學生的思考欲望被激發,此時有些同學對于面積相等的信念也已經有所動搖。這時,教師不應忙于將結論告知給學生,而是應當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分組中通過商討、思考探究,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從而實現理而不答的理答模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針對小學數學的授課活動來說,理答課堂模式會對小學生產生顯著的影響,只有恰當地運用這種方法,才可以促使小學生們更加有效地完成數學科目的學習。另外,小學課堂理答作為授課的基本形式之一,亦是十分高效率的授課方法,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已經慢慢地被運用,通過在小學數學授課課堂之中,采用理答的方式,可以進一步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廣度,培育其思維。但是,在目前的小學課堂理答中,仍然存在著某些問題,為了提高小學數學的高效率教學,就需要不斷的完善理答行為,規范其中形式,唯有如此,才可提升理答的能力,彰顯實踐的智慧。
參考文獻
[1]楊世云.追尋智慧理答,從課堂走向未來——小學數學教師智慧理答的有效策略[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04):58-59.
[2]殷巧娟.由淺入深——小學數學新手教師“課堂理答”行為改進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1):79-80.
[3]潘文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課堂理答策略研究[J].生活教育,2020(03):94-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