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孝旭
◆摘? 要:生活是最廣泛、最豐富的素材,實踐是最易激發(fā)人靈感的過程。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從實踐中尋找靈感,是寫作的最終目的。每一個寫作大家,無不在強調寫作需要豐富的實際生活經驗,無不在強調寫作的目的是記錄生活中的瑣事,并以小見大。語文學習有兩個最直接的目的,其一是能夠聽懂、看懂別人的語言或文章;其二是能夠組織完整的語言準確說出或寫出自己的臆想。因此,寫作即準確表達出自己的臆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了“半壁江山”。本文結合小學作文的一些教學實踐,就開展小學作文探究式教學體驗作一簡要探討。
◆關鍵詞:生活素材;實踐靈感;小學作文;探究教學
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開始接觸寫作,但經常出現(xiàn)學生“無話可寫”“無事可寫”,或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多是文字的堆砌,毫無內容可言。筆者與一位曾在政策研究單位工作的退休老人和一位事業(yè)單位的“筆桿”聊天。“筆桿”說所謂寫作,就是在表達寫作人的思想,在表達過程中,要努力說明自己思想形成原因,并讓讀者或領導認可你所表達的思想;退休老人說,政策研究必須經過實際調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而政策研究絕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事,必須不同的人群就同一問題都進行切身感受,寫出自己認為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措施,在此基礎上整合討論,才能形成一個對調查范圍內有用的政策。由此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此才能將文章寫“活”;一篇文章需要有實際的內容,如此才能將一篇文章寫“實”。可以說思想是靈魂、內容是肉體。基于此,小學階段,從學生開始學習寫作,就要注重對寫作中靈活和肉體的培養(yǎng)。
一、從生活中挖掘素材,豐富肉體營養(yǎng)
素材是寫作的載體,起到表達寫作人思想的重要作用。沒有豐富的素材,即便再豐富的靈魂、再活躍的思想,也沒有著力點,滿肚子的話語無從下手。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處于對生活認識和探索的階段,可以說對于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的事情有著極大的興趣,但如何轉化到寫作上來,需要小學語文老師進行有效的引導。比如,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經常性提醒學生今天有沒有一些讓你特別關注的事?這些事情是否印發(fā)了你的一些思考,或是讓你增長了一些什么見識?這些事情可以是你幫助了某個人,或受到了別人的幫助;可以是今天看到了一些什么不同以往的事情,引發(fā)了你的一些思考,是什么觸動的你?等等。日常的注重并不能在寫作時信手拈來,還需要注意積累,做到“想寫即有”。比如,當前學生的生活大約分為娛樂、生活、學習,這時可以引導學生分類進行積累。娛樂類的,可以是今天做了什么游戲,都有誰,游戲的過程,可以是有什么有意義的活動等;生活類的,可以是在家庭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父母親戚對自己的一些感悟等;學習類的則可以是,對某個問題的不同見解,在學到一些新的知識后的新的感悟等。經過這樣的積累,學生在寫作中的內容自然足夠豐富,寫作起來的文章,“肉體”也就足夠豐滿了。
二、從實踐中尋找靈感,涵養(yǎng)靈魂活力
靈魂是人最寶貴的財富,是看不著、摸不著但又實際存在的。于一片文章而言,靈魂就是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沒有思想的文章就如沒有靈魂的肉體一樣,行尸走肉,讓人望而生畏、讀來惹人厭煩。同時,我們都有這樣的認識,在做某個事的過程中,會突然出現(xiàn)一些比較新奇的想法,但過后總是捕捉不到,造成后續(xù)的思想還是平平淡淡。因此,在學生開始接觸寫作之后,開始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實際的學習、生活過程中的“靈光一閃”“靈機一動”記錄下來,形成自己文章寫作的靈魂思想。如,筆者班上有個學生家中養(yǎng)著很多的牛,他在家?guī)兔Φ倪^程中發(fā)現(xiàn)有幾頭總是在一起活動,不論是吃料、休息、喝水,都是他們幾個在一起,這個學生就觸發(fā)另一個靈感,他們是怎么互相認識并記住的,是氣味、還是認“模樣”?并對此作了一個實驗,等待大人為他們洗澡,發(fā)現(xiàn)洗完澡后他們又主動的走到了一起,這個學生隨即認為,牛群也像人一樣,我們看到的牛都是一個模樣,但是在他們眼里看各自都有不同之處,他們是憑借各自不同的模樣記住的。就因為這樣的一個靈感,學生在寫作《一件有趣的事情》的作文時,寫起來內容十分豐富,思想觀點也特別明確。
三、鼓勵學生敢于運用平凡內容創(chuàng)作
學生對于寫作來說,都有一種天然的畏難情緒,小學階段學生尤其如此,剛剛接觸寫作的三四年級學生更甚。同時,這些學生對于老師的說法,將生活中的事情及感悟表達出來,這些學生從心理上的感覺是平平淡淡,感覺寫不出什么“花”來,對自己的感悟認識不深。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大膽鼓勵學生,只要寫出的內容實在,主題思想明確,就要不遺余力的將其中的閃光點進行放大,使學生自身樹立信心,使其他學生感受到期待。
四、結束語
總之,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寫作上受其生活閱歷的限制,發(fā)自內心的大多源于平淡生活,文章平凡但扎實;辭藻華麗、天花亂墜的,往往思想不夠統(tǒng)一,沒有明確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素材、靈感積累的同時,還要注意好詞、好句的積累,以達到內容真實感人、語言優(yōu)美動人的優(yōu)秀文章目標。
參考文獻
[1]殷曉彥.從生活中深入挖掘寫作素材策略探究[J].學聞天下,2018(1).
[2]成宇閔.在平凡生活中發(fā)現(xiàn)作文素材 在知識增長中感悟寫作靈感[J].初中生學習技巧,2018(5).
[3]秦仞俊.淺談作文素材的挖掘[J].中小學作文,2017(21).
[4]郭新琳.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J].東西南北,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