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刊
摘 要:一直以來作業都是素質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隨著新課標和減壓政策的實施,這一重要環節被推上了“熱門”,有關作業的減壓政策接踵而來,讓部分教育者們措手不及。其實,減壓表面上減的是作業的數量,實質是讓教師們把數量轉變成質量。因為不管減不減壓,作業仍然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減壓的政策之下,我們可以優化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從新穎性、開放性、實用性和挑戰性等方面來設計作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作業的完成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 作業優化 新穎性 開放性 實用性
隨著課改的推進,初中生物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顯得沒有那么“高大”,所以對于初中生物作業,學生有不想做、不認真做的心態。在從教的這6年時間里,起初的我遇到這種情況也很頭疼,只能不斷地懲罰他們做更多的作業,但效果特別的不理想,慢慢的在跟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得知他們不愿做的起因,是覺得作業太無聊了,每科都是這種形式,他們已經提不起興趣了。既然作業是素質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學生知識概念的形成、掌握、方法與技能的獲得,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那怎樣讓學生心甘情愿的去完成作業,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作為教師,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作業觀,明確作業的目的,不斷優化作業形式。
1 設計“新穎性”作業
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在聯系實際的基礎上,首要考慮的是作業的新穎度,有了新穎度才會有趣味性,讓學生看到作業就想躍躍欲試。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于興趣。即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想讓學生心甘情愿的完成你布置的作業,就要激起他做作業的興趣。比如,布置背誦“動物的主要類群”時,作為動物類群中最高等的動物,我們準備舉辦一場為期一周的派對,邀請其他的動物類群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參加,作為老師的小幫手,你想幫老師介紹哪些動物類群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認識?你又如何給他們介紹,才讓他們崇拜你呢?教師給他們準備各類群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彩色圖片,讓他們從中挑選自己當天想要介紹的動物類群。(派對結束后,我們要向幼兒園的小朋友介紹完所有的類群哦)。在這樣布置完作業后,學生的興趣很快就有了,他們會積極主動去完成這次作業,并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作為教師,我們也順利達到了布置作業的目的。
2 設計“開放性”作業
學生思維方式不一樣,表達方式也存在差異,比如有的同學擅長畫畫,有的同學擅長描述,有些同學喜歡詩歌,教師根據學生的這種“差異”,讓他們用各自喜歡的表達方式來鞏固枯燥乏味的知識。比如,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消化和吸收”這節作業,我是這樣做的:酷暑的夏天,我們最愛吃的是冰西瓜,當我們一家人圍在小院吃西瓜時,不小心將一粒西瓜子咽下去。這粒西瓜子在我們的體內會有什么樣的經歷呢?請你以“西瓜子歷險記”為題,寫一篇科普小文章。(注意:形式不限,可以是詩歌、敘述文、也可以以畫的形式表示出來,但一定要依據本節內容來書寫)。有了這樣的作業設置,學生就會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出發,結合課本知識來完成作業,既鍛煉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也達到了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
3 設計“實用性”作業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在《毛澤東選集》中最早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物即是一門緊貼生活實際的學科,需要我們把學習內容放到具體生活情境之中,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生物,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生物知識,更能夠獲取生活的智慧。比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時,我提前一周給他們布置的家庭作業是:每人發一小袋菜豆種子,讓他們帶回家,一周后需要同學們帶回小豆苗。又比如在講解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五節“人類對細菌、真菌的利用”時,我給學生們布置的作業是:制作一瓶米酒或酸菜帶回來,不管成功與否。(這兩個家庭作業都要有視頻錄像記錄),回到學校后,我們可以拿出2-3個課時,讓學生觀看帶回來的視頻,從視頻中找到成功或失敗的關鍵,既鞏固了該知識,又提升了學生的生活技能。
4 設計“挑戰性”作業
挑戰性的作業,即需要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個人所學知識、個人能力來完成,讓學生在思考、探究中得到知識、能力的鍛煉。這樣的作業不在于多,而在于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度。當某一章或某一節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時,我們即可設計一個挑戰性作業,比如:七年級下冊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這一節,我讓學生制作腎單位的簡易模型圖,讓他們用自己制作的模型圖展示尿液的形成過程。有同學用塑料瓶來代替腎小囊,用軟膠管來代替出入球小動脈和腎小球(用針把軟膠管弄成篩子-過濾作用),用各種種子代替血漿中的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雖然該同學在展示的時候存在局限性,但他說自己在思考用什么材料來代替腎單位的時候,就逐漸把尿液的形成過程銘記于心了。
5 結語
新穎多變、生動活潑的作業能為初中生物教學撐起一片嶄新的天地,為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增添無限樂趣。教師對作業的多元化設計,可以使生物學習成為一個主動的過程,也可以使作業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重要環節。希望有一天能聽到學生說:我愛上了做生物作業!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初中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 韓濱岳,黃超凡.借作業設計、促學生發展——淺談初中生物作業設計[J].中學生物學,2020(09).
[3] 陳悅嘉.初中生物教學中分層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2020(07).
[4] 陳福高.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作業的設計[J].新課程(中學),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