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
摘? 要? 小學學校體育與數學學科的跨學科結合與協同是當前新課改教育下所提出的新教學理念與新要求,它旨在培養小學生的學科知識理解能力與綜合素養,豐富教學內容,體現更強的體育教學互動性、開放性與靈活性。本文中主要結合多點案例探討學校體育與數學學科教學的協同配合關系,從而為學生構建體育—數學聯動學習內容與學習思路。
關鍵詞? 小學體育? 數學學科? 協同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7-025-02
小學教育是人類個體的啟蒙教育階段,所以在該階段小學教育應該讓學生更廣泛、更靈活的接觸各類知識,并將知識內容學以致用。合理利用6—10歲年齡段小學生善學愛學的基本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可讓他們全情投入學習活動氛圍與內容中。在新課改背景下,跨學科教學設計愈發多元化,它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也活躍了教學氛圍,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與個性健康成長都有較大益處。
一、學校體育與數學學科教學的協同發展目標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體育與數學兩大學科存在共同點,二者都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理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與實踐操作能力。積極開展體育教學并協同融入數學學科內容則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以相對愉悅輕松的心情融入學習活動氛圍中。此時教師就要無限激發他們的思維活躍性、發散性與能動性,實現體育與數學內容的自然有機過渡融合,實現對整個教學內容、模式與流程的優化,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品質。而且,傳統中無論是小學體育還是數學教學過程都表現相對枯燥乏味,教學內容單一且規律性較強,容易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逆反心理。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二者的跨學科融合也是一項巧妙創舉,它讓教師與學生雙方都同樣意識到數學與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與相互關聯性,這也達到了跨學科協同教育的最終目的。綜上所述,教師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合理把握、協同運用小學數學知識內容,提高教學互動性,鼓勵師生共同思考創新體育數學融合教學策略,同時體現小學數學與體育的教學價值。
二、學校體育與數學學科教學的協同發展策略
雖然小學體育與數學是截然不同的兩門學科,但實際上二者之間卻存在著相當緊密的、千絲萬縷的關聯。體育學科教學不僅僅以身體運動鍛煉等體力運動為主,它還包含了大量的腦力運動環節。比如說體育教學中就涵蓋了諸多數學知識內容,教師一定要合理把握這些數學知識內容為學生創設良好且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漸取代原有行為思維特點,真正將體育運動與數學教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到體育課學習活動中的運動樂趣與運算樂趣,潛移默化中教授學生數學知識,形成他們良好自然的運動肌肉思維,做到雙學科同學習、同進步。以下主要結合兩點探討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數學學科教學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在體育隊列隊形的教學中融入數學知識內容
體育隊列練習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基礎內容,該基礎教學中也可融入基礎的數學知識內容,比如報數。在報數過程中學生就復習鞏固了100以內的數字。而在隊列練習之間教師要求學生按照身高進行排隊,即高個子站在后面,矮個子站在前面。這就激發了學生的對比意識,在自己尋找自己位置的同時也復習了數學教材中的“高矮問題”,并學會了如何在體育課堂上站隊。
在成隊列齊步走得練習過程中,教師還可引入多邊形知識內容,如三角形、菱形、四邊形甚至是圓形等,組織學生合理組成各種隊列。該隊列訓練過程以數學知識為前提,強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合作性思維的有效發揮,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遵從集體安排進行靈活變化,并在訓練過程中始終不忘將數學知識融合進來,用身體感受列隊形成圖形的成就感,進而熟悉了解各種多邊圖形的基本性質,鞏固數學學習知識,同時還能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各種隊列隊形要求,可謂一舉兩得。
(二)在體育游戲的教學中融入數學知識內容
為了保證體育教學與數學教學的完美融合,教師首先要思考突破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在體育課堂上滲透更多數學知識內容,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再如,在籃球投籃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首先以籃筐為中心圍成一個長方形,然后開始投籃。但發現有些學生進球多,有些學生則進球少,學生感覺疑惑不解。此時教師就面向學生解釋了原因,因為每一名學生距離籃筐的距離和角度都是不同的,而且每一名學生的投籃命中率也不同,所以才會出現如此情況。此時有些學生詢問教師,那有什么公平的方法讓大家都能在同等條件下投籃嗎?于是教師就要求學生圍繞籃筐站成一個半圓,再次嘗試投籃則問題被解決。通過這一體育游戲就告訴學生們,如果以籃筐為圓心,學生們所站成的半圓與籃筐的距離都是一樣的,即都是圓的半徑長度。此時教師就進一步為學生拋出了圓心與半徑的相關知識內容,并將半徑概念傳授給學生。在該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理解能力,然后通過投籃練習鍛煉了他們的體育運動能力,最后通過思考深入學習理解這一重要的數學知識點。
三、體育教學與數學學科教學協同的案例設計簡析
以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為例,該校近年來一直在推崇跨學科素質教學機制,希望實現多學科協同融合與優化,提高教學質量。在該校內的小學體育學科就與數學學科巧妙融為一體,展開協同教學。下文主要論述一例該校的體育—數學協同教學設計案例。
(一)跑道上的數學問題——問題研究
在“跑道上的數學問題”研究中,教師將體育學科內容與數學學科內容巧妙聯系起來,希望實現雙學科相互協同。首先教師就會提問學生“大家知道一條正規的直線跑道長度是多少米嗎?”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不知道正確答案的,在教師公布正確答案(85.96m)后就與學生繼續共同討論運動員沿著跑道跑一圈,思考分析各個跑道之間的差距會體現在跑道的哪一部分?
(二)解決方案
結合上述問題提出教師就引入了半圓形跑道彎道問題。將兩個半圓形跑道彎道結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圓,此時再次提問學生“該如何找出相鄰兩個彎道的差距,它們的差距是誰的長度之差?”結合這一問題教師教會了學生如何計算圓的周長,并算出相鄰兩個圓周長相差幾米,結合一系列計算就能最終計算出相鄰跑道的差距(相差幾米)。
(三)鞏固練習
為了有效鞏固學生所學習知識內容,教師要繼續引出鞏固練習內容,結合生活實踐應用題目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例如“比賽過程中跑道道寬有所調整,大家能否再次計算出跑道的長度嗎?”假設以400m的跑到為例,它的道寬設置為1.25m,它的起跑線應該依次提前多少米?結合已知條件,學生就利用圓周率計算出結果如下:
1.25×2×π=2.5×3.14159=7.85m
同理,教師還可隨意改變道寬,讓學生計算起跑線依次提前長度,并對結果進行比較,體現該數學計算方法的實用價值。
在教學最后,教師要適當拓展延伸教學內容,如設計黃金跑道教學案例,進一步為學生解讀圓心、半徑等等數學知識跑道上的應用。告訴學生對于職業運動員來說,彎道的跑法是最為重要的,他們也需要在彎道跑法上進行深入研究,融入更多的數學元素,如此可吸引小學生興趣,鼓勵他們進一步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學校體育與數學學科的有效協同可助力體育教學內容形式的豐富和優化,提高小學數學知識傳授的趣味性與靈動性。客觀來說,二者的有機結合對學生學好體育、數學知識都是非常有好處的。為此,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在體育與數學跨學科協同教學方面也做出表率,他們切實有效的認知理解了跨學科知識內容的融合特性,為學生更深入學習學科知識另辟蹊徑,值得稱贊。
參考文獻:
[1]徐杰.小學數學教學與體育活動相結合的嘗試[J].黑龍江教育(小學),2017(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