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平
摘要:在當今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工作的教學功效也能夠得到進一步地提升。通過設置對應的問題情景,結合多媒體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將問題進行有效地劃分和設置,使得學生能夠全方位地明確相關知識點核心所在,加深學生對于相關數學知識的領悟程度。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問題導向
引言:在當今信息時代,各行各業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地發展。當今教育行業融入信息化技術也能夠全方位提高教學工作的實際教學管控功效。融合導向式教學策略與信息技術,能夠使得針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更加形象化、具體化。
一、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意義
在當今素質教育的教學需求下,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管理工作,教師應當全面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相關教學管控工作的核心,而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管理的目標,教師需要結合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來更好地完成對學生所開展的素質教育工作。
在導向式教學管理模式中,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了對學生定向化地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清晰、直觀、明了地學習到相應的知識點,學習相關公式推倒演變的過程,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具體。
二、問題導向式教學研究現狀分析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需要盡可能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管理方式,全面以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融合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顯著的功效,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存在著相應的差異,如果采取傳統的統一式教學,則在對應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會面臨著較大的問題。具體來說,在統一式的教學培訓工作中,教師往往需要顧及大部分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而對于學習成績優異或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而言,則不能夠實現對其良好的教訓引導。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更多的是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定向化分析,教師結合學生所遇到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再總結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此外,再加上現階段雙減政策不斷地推動下,針對學生開展的分班教育工作也面臨較大的阻礙,教育部門也明確規定了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或理由實施對學生成績分班式的教學管理,以至于教師在教學期間所面臨的學生存在良莠不齊的學習基礎,而教師為了照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從而使得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況呈現出更為嚴重的兩極分化的現象。而此時,教師更需要結合問題導向式教學法來針對不同學生采取定向化的教學引導。雖然問題式教學策略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也得到了相對較為廣泛地應用,并且也取得了相應的教學功效,但是其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均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
(一)設置多樣化的教學內容
在當前信息時代,數學教師在開展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景設置的過程中,應當全方位根據當前教學工作的具體教學管理需求,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問題,相應的問題需要具備足夠的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該過程,教師應當結合多媒體技術,對現有的教學形式進行更新和完善,通過拋出問題、引導問題,促進學生對于相應的問題進行積極有效地思考,進一步調動教學的氣氛。
例如,針對小學五年級《多邊形的面積》教學章節,由于其中涉及到多邊形圖形的面積求算,而學生知識儲備有限,教師應當在多邊形面積求算的教學過程中具備劃歸統一的思想。教師可以通過對應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將多邊形進行統一分化,將不規則圖形劃分為規則圖形。在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行求證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拋出對應的教學問題情景,即“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劃分為哪些在生活中常見的幾何圖形?”學生通過相應的學習探究可以回答出,“相關圖形可以劃分為三角形和長方形”。之后教師再接著拋出疑問,“如何劃分此類圖形來簡化計算的過程?”有的學生會回答到,“可以將平行四邊形以對角線劃分為兩個三角形,分別計算兩個三角形面積,就可以得到最終的答案了。”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圖形劃分,將平行四邊形劃分為兩個三角形,分別計算兩個三角形的面積,并且要求學生將計算的過程一一的羅列出來,然后再讓學生探究劃分的兩個三角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學生通過相應的分析以及計算之后會發現,兩個三角形底邊和高都相等,因此兩個三角形具備相同的面積,從而進一步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底邊乘以高。
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求解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最終是要讓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但是根據現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是無法直接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邊乘以高。教師需要向學生完全地展示出平行四邊形面積求解公式的推導過程,來加固學生學習的印象,以此來提高相應的教學效率。
(二)應用多媒體結合問題導向教學,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實現對學生抽象思維進行有效地培訓。而針對學生抽象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訓練,教師也需要結合不同的教學方式,將原本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環節領悟到相關知識理論推導的整個過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當代信息技術加持下,數學教學工作可以將數學問題進行多維度地展示,例如在進行平面幾何的教學章節中,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加多媒體課件將電子課件中的平面圖像進行劃分、平移、旋轉、疊加,以此來將原本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又比如針對小學五年級《圖形的運動》章節中,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動態化教學元素,而通過傳統的黑板板書的教學管理方式,教師需要繪制大量的圖形,此過程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融合多媒體教學法,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旋轉點位,根據旋轉點向學生展示出相關圖形在運動過程中所具備的具體形態。以此來將原本教學工作中抽象化的問題進行定向化地展示。
例如,在相關章節中,教師可以將一條直線通過不同的點位設置將其進行旋轉360度得到不同直徑的圓形。再讓學生求出以哪種點位的設置方式得到的圓形面積最大,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情景展示,教師分別在直線上設置相應的原點,將其進行旋轉疊加,最終得到最后的圖形,此過程形象生動能夠讓學生直觀明了地掌握圓形面積計算過程中的核心變量,提高學生基本的認知水平。
四、結束語
隨著基礎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當前教學活動中也大量地融入了網絡教育元素,全方位打破了在傳統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時間以及空間方面的制約。同時利用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也能夠全方位凸顯出當前素質教育中以學生作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并且也能夠實現對當前教學改革工作地積極響應。
參考文獻:
[1]虞正興. 發揮網絡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的作用[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1(7):33-33.
[2]劉靜. 網絡教育在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 成才之路, 2011, 000(0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