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群
摘要:校企合作共同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是現代學徒制下校企開展聯合培養的核心工作任務之一,其目的是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滿足產業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職業需求,實現學生課堂與崗位的無縫對接。校企合作開發校本課程是現代學徒制下的高職課程建設與改革的一條必經之路,需要社會、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高職專業;課程標準;設置
1高職校本課程建設是現代學徒制的必然選擇
1.1彌補現行課程體系的不足
高職課程從開發主體來看,大致可分為國家課程、企業課程和校本課程三種。國家課程是由國家層面組織專家開發的課程,它涉及統一的國家基礎和共同的國民價值等,具有根本性、長期性和基礎性,是當前高職學校的主導課程。其適用范圍廣,針對性、靈活性不強,主要應用在基礎學科。企業課程是由行業企業人員開發的新員工入職培訓課程,意在培養與企業直接對口的應用型人才,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實用性。其適用范圍窄,靈活性強,邏輯性差,且輕理論、重實踐。企業課程重點集中在技能實訓方面。校本課程是集國家課程與企業課程之優勢,根據地區產業發展水平和專業培養目標,自主開發的適合地方企業需求及學校特色和條件的課程,它能夠彌補國家課程與企業課程之不足。
1.2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資源的融合
校本課程實現以學校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框架和以企業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框架相互關聯與融合,把企業的關切和訴求落實在校本課程中,課程內容在兩種不同的教學情境、兩個不同實施主體間進行重新選擇、組合與序化,并遵循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內在邏輯,是使各自內容深度融合的課程;同時,校本課程符合從新手到專家的技能人才培養的內在規律與程序。因此,校企共同開發校本課程,能實現學徒認知過程與工作過程的關聯性、學校課程與企業實踐的關聯性、學校教學與企業崗位的關聯性。此外,課程也能體現行業企業最前沿的職業知識、技能和標準。
1.3體現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主要是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的育人機制,促進行業、企業與職業學校聯合進行人才培養,行業企業全過程參與課程建設,包括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其中,現代學徒制最核心的要素是依據企業的生產流程以及崗位工作內容,進行基于工作任務的專業課程建設,并通過“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掌握某一工作崗位或崗位群的知識和技能,獲得相應的從業資格,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校企合作進行課程開發,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課程的內容與生產過程緊密聯系。
2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的原則
2.1貫穿行業企業導向
高職學生畢業后其專業技能勢必將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學生要想順利就業,其專業技能需要得到本專業相關企業的認可,因此現代學徒制下高職課程標準設置應以行業企業為主導。現代學徒制下的課程標準應該充分發揮企業的培養作用,體現其重要地位,建設好校企課程。校企課程要體現企業或行業的技術規范以及企業的技術特色,應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
2.2著眼繼續發展原則
學習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不能只著眼于學生當下的發展,還應該考慮學生的繼續發展,培養其繼續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幫助學生向職業能力的高級水平發展。
3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標準的方法
3.1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
高職學校專業課程標準的制定,首先應該成立一個專業建設委員會。高職學校應該在教育部門的幫助下,成立專業、高效的現代學徒制課程標準制定和實施建設委員會,負責課程標準設置的管理工作。專業委員會的成員應該至少有企業、學校兩方面的人士參與,以保障教學經驗、專業實踐能力、企業合作開拓能力。專業委員會要重點解決如何充分調動本地企業參與高職學校課程標準制定、現代學徒制培養、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并采用政策或者法律形式將其固定下來。
3.2根據企業崗位需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
高職學生接受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順利就業,因此現代學徒制下高職專業課程標準應該要根據企業崗位需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為達成這一目標。一方面專業課老師應該積極下企業,學習企業先進技術手段;另一方面高職學校要積極引進企業導師從事教學工作。通過上述兩種方法,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才能夠更加深入,學生也才能夠掌握本專業的最新動態。以數控專業為例,專業課教師、企業導師要能夠將多軸、精密加工技術等引入課堂。如此一來,先進技術工藝和理念被融入課程教學,高職學生的專業視野被大大開拓,學習欲望大大提升。除此以外,專業課教師要盡可能多參加用人單位的座談會,要多與合作企業各崗位的工人溝通,要對畢業生的受歡迎程度進行調查調查,使各專業課程有效對接本專業崗位的各項要求。
3.3構建多元化的現代學徒制校本課程開發主體
現代學徒制是建立了“雙主體”的育人機制,即企業與學校均是育人主體,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體現在課程建設上就是,課程開發的主體從學校教師轉變為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團隊,企業從被動參與課程開發轉變為主動作為,甚至起主導作用。參與課程開發的專業教師,負責全面、系統地調查分析該專業各崗位工作的性質,收集行業企業發展的基礎數據、工人理論與技能要求等;行業專家根據學校教師提供的調研數據,分析和提供該專業的職業需求與職業教育現狀,從宏觀上把控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企業專家即企業中的“師傅”,主要負責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的基本內涵、工作組織形式與工作所學理論和技能的要求;課程專家負責指導教師和企業專家將典型工作任務轉換為課程內容,對課程內容進行序化、編排、設計,最終形成校本課程,構建課程體系。
結論
總之,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研制,有利于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有利于學校和企業資源共享,有利于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專業課程標準研制應該由學校、企業兩方共同參與,并遵循貫穿行業企業導向原則、著眼繼續發展原則、實用性原則;課程標準開發方法有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根據企業崗位需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完善課程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石偉平,徐國慶.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理論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1):18-22.
[2]高亞華,張英莉.高職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J].遼寧師專學報,2017(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