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緒松
摘要: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地開展,需要全方位貼合當前農村教育的實際狀況。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有效地實現對學生的教學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盡可能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管控策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策略
引言:在當今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通過引導式教學管理的策略來幫助學生實現自主、高效率地學習。在此期間,教師結合情景教學、合作教學、探究式教學,通過相應的教學問題引導出對應的教學內容,確保相關教學工作具備針對性和啟發性。
一、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由于我國經濟存在地域性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使得我國農村等偏遠地區的素質教育水平還相對較低。并且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農村偏遠地區的素質教育無論是在師資力量還是教育理念方面,均與城市教育存在較大的差距。隨著近幾年來我國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借助當前鄉村振興的發展契機,在此環境下,農村教師應當盡可能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注重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提升工作,全方位將學生放在教學工作的核心地位,盡可能將課堂時間還給學生,“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促使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地全面提升”[1]。
二、農村小學數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分析
(一)設置教學情景
當前,教師應當從原本知識講解者的角色進一步轉換為教學工作引導者的形象,通過引導教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實現快速地成長和發展。而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應當巧妙地設置數學教學情景,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針對小學五年級上冊《圖形的平移,旋轉與對稱》的教學章節中,其中包含幾何圖像的基本移動變換方式。在相關教學章節中,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的教學案例,設置相應的教學情景,借用課堂環境中常見的案例形象,教師可以將三角板作為教學案例,向學生傳達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概念,同時也可以借用畫圖工具,如三角板、直尺等,讓學生以某個角將相應的圖形進行旋轉,再讓其觀察圖形旋轉以后得到的圖形樣式。最終,當完成對學生基礎圖像平移、旋轉以及對稱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設置相應的圖案,結合手工繪制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可以在此期間拋出對應的問題“如何繪制一個圖形,使得相應的圖形圍繞著它的中心在旋轉任何角度之后都能夠沿著某一條固定的基準線實現軸對稱”,教師可以與學生探討此類圖形所具備的具體特征,讓學生分別借用三角尺、直尺和圓規來繪制相應的圖形,最后學生會發現利用圓規繪制出的圓形可以實現沿著中心點旋轉任何角度之后,仍能夠實現軸對稱,從而幫助學生領悟圖形旋轉與對稱之間的數學知識要點。
總之,合理地設置教學情景,教師結合現有課堂教學資源中所具備的教學案例,向學生生動、形象地展示出相關知識點的基礎性質,再拋出對應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行相應地學習拓展,以此來達到對學生舉一反三的教學功效。
(二)開創探究式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對世間萬物具備濃厚的探索興趣,并且對學生進行高效率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學,也需要充分地借用學生所具備的探索精神以及探索意識。因此,基于以上的教學管理需求,教師應當在對應的教學環節合理地結合探究式教學管理策略,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以及探究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例如在當前五年級下冊《長方體、正方體》的教學章節中,相關課程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相對較多,其包含對立方體的基本認識和了解,以及對立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學生要實現對一個陌生圖形進行前期初步地認知、學習之后,再通過相應的深度學習,完成對其本質地有效探索,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地引入探究式教學法。
在該章節最后的探索教育課程中引入了“阿基米德巧辯皇冠真假”的課程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探究“皇冠的真與假是如何通過阿基米德的體積驗證法來達到對應的驗證功效”。考慮到農村地區不具備完善的實驗條件,教師可以結合簡單的實驗,提前準備好兩個量杯,裝載相同體積的水量,分別將同等質量大小的玻璃球和鐵球放入到量杯中,再讓學生分別觀測玻璃球和鐵球放入到量杯中之后,其對應的刻度線數值存在的差異。由此向學生拋出疑問“如果同等質量大小的黃金和銅分別放在量杯中,那么兩個量杯中的水分是否會具備不同深度的刻度線”。學生在經過一系列的探究、學習以及分析、比較之后可以回到出“在相同質量下,不同的物質具備不同大小的體積”,以此來幫助學生學會正確地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探究式的教學管理策略地實施也需要教師提前拋出對應的問題點,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來引導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進行相應地探究、學習”[2]。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一步一步地牽引出問題點,引導學生完成對于相關問題點地自主學習。同時,考慮到農村地區實驗條件的限制,教師在提出相應的探究問題后,也需要確保相應的問題能夠在現有的教學資源條件下得到相應地驗證。
(三)結合小組合作教學管理模式
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培養工作,教師除了需要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習慣,還需要讓學生形成基本的學習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合作能力,通過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強化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五年級《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教學課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劃歸思想,將不規則的圖形劃分為常見的圖形,然后通過對常見圖形地面積計算,最終得到不規則圖形的總面積。由于在對不規則的圖形進行劃分時具備多種劃分策略,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小組之間的探討學習,將對應的不規則圖形進行有效地劃分。同時,教師在該過程中需要拋出對應的疑問,“如何將不規則圖形劃歸為規則圖形,并且還能夠快速高效地計算出相應圖形的面積”。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之后,能夠對相應的圖形進行體系化地認知和了解,通過小組合作計算,對計算過程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得出最優的答案。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實現對學生高效率地教學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實現學生長遠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彥林.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探討[J]. 科學咨詢, 2020, 000(020):117-118.
[2]羅來忠.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C]// 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四).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