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梅
摘要:過去的歷史課堂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將教師所說內容記錄下來并背誦,很少有機會自行探索歷史學的奧妙所在。如此一來,歷史課堂變得沉悶枯燥,教學效率必然降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要求的進步,歷史教學需要更加高效的實行方式。為此,歷史課堂呼喚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呼喚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創(chuàng)造,具體來說,呼喚教師以適當的策略改變如一潭死水的上課氛圍,讓學生肯聽課、想聽課、愛聽課,從而真正提升歷史教育的有效程度。
關鍵詞:初中歷史;活力課堂;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悄然轉變,對歷史的認知和重視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學史可以明智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而歷史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歷史教學的獨特魅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其受重視程度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課堂上師生間需要更多的共鳴。教師要多研究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立足于學科特點,用心打造高效課堂。
一、以人性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歷史不單單是一門課程,也可以將其視為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通過了解和學習歷史,學生可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可以說,在學生社會觀、價值觀、責任感培養(yǎng)方面,歷史課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采用趣味化、人性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歷史觀念的培養(yǎng)雙頭并重,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例如,在教《三國鼎立》一課時,教師除了講解課本內容外,也可以組織學生們閱讀有關“三國”的一些課外讀物,如《三國志》《三國演義》等,用課外讀物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教學內容不脫離課本。通過這種人性化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優(yōu)異成果。
二、利用提問培養(yǎng)學生思維
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課堂上的提問環(huán)節(jié)多加重視,從而促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其思考的能力。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過程中,務必要注意問題的角度以及問題的深度,要站在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提問,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還能對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還應多多注意,要在學生已經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將自己提出的問題上升至理論知識的高度,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讓學生可以明白,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種,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以及生活中能夠學會舉一反三。除此之外,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一定要生動且富有一定的藝術感。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進而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繼而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活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新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學內容,能夠豐富課堂知識,開闊視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運用多媒體設備能夠發(fā)掘出更多高效的教學方式,獲得更廣泛的教學資源。另外,運用多媒體設備能夠幫助學生梳理教學框架,生動形象地再現歷史情境,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精神,加深其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新型多媒體技術能夠讓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得更加密切,切實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有關于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在備課時收集當時的視頻、圖片或者音頻,讓學生感受到當時環(huán)境的緊迫性,激發(fā)其愛國精神,使其更好地理解五四運動開展的必要性,讓歷史課堂充滿活力,有效避免了傳統(tǒng)講述歷史知識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四、適當穿插故事,增強歷史知識的趣味性
故事教學是教師在歷史課堂里廣泛運用的一種方式,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了其教學有效性甚佳。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一課中就有不少的歷史故事素材。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日趨激烈,各國互相制衡又互相傾軋,產生了不少精彩的故事,許多成語也都來源于此。教師可以講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通過“周幽王點燃烽火只為博美人一笑”的行為,引導學生思考西周滅亡的深層原因。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情節(jié),勾踐雖一度落于下風,但憑借自身過人的膽識和發(fā)奮圖強的精神,最終滅掉吳國,一雪前恥。從這個故事出發(fā),學生領悟到成大事者不僅具備超凡才能,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里,學生的學習壓力得到紓解,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也有了深刻的認知。
五、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一改歷史課堂面貌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學有方,教無定法。”教學方式可以是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教書的同時進行育人。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很多學科都在尋求人性化的教學方式,讓教學工作煥然一新。初中歷史可以利用多種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團結精神,教師可以展開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從而得到知識的升華;也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提出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尋求不同的答案,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此外,還可以通過課堂演示法、生活化教學等方法,推動教學工作的轉變與發(fā)展,使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
結束語
活力課堂旨在構建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作為歷史課堂的中心,教師在歷史課堂中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運用自己的智慧開發(fā)新資源、新活動,以此發(fā)展學生獨特的邏輯思維能力。葉瀾教授曾在《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我們追求的課堂應該是煥發(fā)生命力量的、促進學生主體全面發(fā)展的、在互動生成中高效而愉悅的生命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振群.分析初中歷史活力課堂的打造[J].考試周刊,2018(99):162.
[2]王曉丹.初中歷史教學設計中的歷史細節(jié)研究[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8,31(03):217-221.
[3]鄭云清.初中歷史活力課堂構建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