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月霞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并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之中。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要順應時代變化發展,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進行教育創新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
在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對社會、生活、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特別是在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善于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這無論是對于高職學生,還是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都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大數據意識,樹立大數據思維,提升大數據理論素養, 進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性、有效性與實效性。
一、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創新的基礎
(一)創新的理論基礎。大數據時代帶來了數據研究領域的革新,也同樣推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開展創新的源泉來自于高職院校思政教學目標升級的需要,是對長期以來已有思政教育經驗的再次升華,是遵循思政教育發展的規律特點,解決大數據時代下思政教育問題的重要抓手。高職思政教育創新不是漫無目的、毫無章法的創新,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學模式創新首要的是基于利益需求理論。人類社會為實現生存和發展,需要利用各種實踐活動來,滿足這些需求。因此,高職思政教育創新中首先就要依據利益需求理論來指導創新實踐的目標。高職學生群體,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比然會有不同的問題和訴求,高職思政教育就需要圍繞這些新變化和新要求來及時更新教育的目標。如果忽視高職學生的利用需求,必然難以保證思政教育取得設定的教學目標。
(二)創新面臨的機遇。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創新也有著良好的發展土壤。一是大數據技術能幫助素質教育實現創新。大數據時代讓高職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平臺更加寬廣,高職學生的思維方法、社交方式和行為方式都和過去有了很大不同。可以說高職學生在高度發達的網絡工具的支持下,教育不再僅僅依靠學校,在網絡中他們學會了自我教育和思考能力。在大數據開放的環境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如何還墨守成規,采用他育型教育方法,往往會被學生們所抵觸。這種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必須進行改革,讓學生不僅能在學校學習知識,還要學會正確反思、管理和教育自我的能力。
二、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和大數據時代的教學需求之間存在差距。高職院校的思政老師目前還或多或少存在著重視教學內容,輕視自我教育的情況,對學生往往是管理為主,服務為輔。思政教育中主要是以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為中心,注重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灌輸式、他育式教育。這種教學方式對大數據時代下的青少年,往往沒有吸引力,有時甚至會讓學生對思政教育課程反感。大數據時代的青少年自主在網絡中獲取各方面的信息,如果對信息的辨別能力不強,就非常容易被誤導。但是現有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理念和大數據時代教育理念之間的差距,導致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影響力不強。
(二)教學內容和大數據時代的教學需求之間存在差距。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必須承載起所處歷史時代,面向未來的社會發展所賦予的莊嚴使命。教學內容主要是引導高職學生能更好的為社會、國家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當下思政教育內容上的偏差,導致高職培養人才方面出現了一些偏差。如過于重視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學內容,對思政教育和文化修養教育之間的融合重視不足,方法不多。對大學生心理方面的幫助不夠多,導致高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時的容易產生逃避、繼而蔑視生命等問題發生。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講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念、黨和國家的基本政策和形勢、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等內容為主。但是授課內容時照本宣科的多,和社會結合緊密的實踐太少,學生難以從中有真正的感觸和領悟。
(三)教學方法和大數據時代的學生需求之間存在差距。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法往往比較單一。都是采用老師給學生面對面授課的形式,雖然隨著技術水平的發展,高職思政教育實現了電腦和多媒體教學,但是從黑板到電腦,從粉筆到屏幕,很多老師只是單純更換了教學工具,而教學方法依然傳承過去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占據著主導和權威地位,學生發言表達的機會少,老師和學生之間深度交流溝通的少,很多高職學生表示,不喜歡不愿意上思政教育課,因為枯燥無味。有的學生在思政教育課上學別的課程,只是被動接受思政老師傳授的思想內容,但是在情感和認知上沒有共鳴,難以形成正確的認識 。
(四)教師素質和大數據時代的教育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大數據時代對思政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高的教師隊伍來進行教學實踐。但實際情況是,目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師資力量不夠強,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大數據時代的教育需求之間還有很大差距。比如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課程老師的選任中,過于看重應聘者的學歷,對其人品、道德水平等方面的評價不足。招聘老師往往是筆試加面試,但是老師實際教課能力強不強,受不受學生歡迎,往往不在考慮之列。老師正式入職之后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難以滿足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需要。
綜上所述可知, 雖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數據素養亟待提升、教育對象的數據安全問題亟待解決、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污染導致誤判問題嚴重、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性亟待提高等問題與困境,但是如果注重抓好隊伍建設、建立安全機制、打造數據中心、構建科學的數據模型,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 [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 盛楊燕,周濤,譯.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78.
[2] 朱德全,吳慮. 大數據時代教育評價專業化何以可能:第四范式視角[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06):14-21.
[3] 劉雨農, 是沁. 數據驅動范式下的人文社科知識服務創新研究[J]. 圖書與情報,2019(0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