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斐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及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初中數學教師對教學工作也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初中數學教學和思維關系密切,數學教學實質是學生們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數學思維活動,學習數學家思維活動的成果,發展數學思維,使學生數學思維結構向數學家的思維結構轉化過程。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
一、引言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對解決問題來說有著主干作用。數學思維通順,就等于數學題有了解決方案,接著只要答題就可以了。故而,數學思維在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成了初中教學需要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對數學思維的培育也決定了學校的初中數學的教育質量。
二、傳授思維方法
在初中數學課上,教師不僅僅應該給學生傳授基本性質、概念等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思考的能力,教會學生們如何分析問題。主動分析是培養學生思維活躍的基本法。在解題過程中,教師需要教給學生一些解題的技巧,這些解題技巧是常見題的思路。學生只要遇見這類題,需要先想到采用哪一類方法解題更簡單有效。慢慢積累,學生就會形成解題思維。
學生學習解題思維,最基礎的是掌握好初中數學的基礎性知識。思維需要有數學基本概念、定理運用才能在解題中有根據,離開數學的定理、概念、性質,只談數學思維就是空話,沒有任何意義。初中數學的方法比較多,如數學歸納法、對比論證法、假設論證法等。這些方法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在解題過程中,需要用到這些方法時,學生腦海里所想到的思路自然形成了。初中數學老師在講題時,也需要給學生把題講得透徹,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采用這種數學解法,促使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
三、學會歸納總結
數學中的歸納思維是總結研究出若干個體的共同點得出結論,再推論出其他的此類事物也有結論上的特征。數學歸納可以簡化的處理很多數學上的難題。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對給學生找一些有數學歸納特點的例題在數學課堂上做重點的見解。如多元方程轉化一元方程、將無理方程變有理方程,還有一些復雜的幾個圖形都需要劃分成基礎的三角、正方形等進行面積和體積的求解。初中教師在課堂上數學歸納總結時,應當要求學生進行對內容分類整理。清晰的筆記能夠幫助學生思維清晰,使學生對所學章節掌握牢靠。
四、課后作業高效布置
學生在對初中數學的課程學習中,掌握程度不太一樣。為了讓課后作用對學生們都有進步空間,數學教師應當按照學生對掌握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分三類型作業任務,如基礎性的、比較有難度的、難度加大的三類題型。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選擇其中任意一種完成即可。這樣分類安排學生的課外作業才能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有所提高,有針對地針對地進行課外訓練,不至于浪費學習時間。分層管理分配學習作業可以增加學生在數學做題中的自信度。基礎薄弱的學生選擇基礎題型扎實了基礎。基礎掌握牢靠的學生可以去嘗試解決較難一些的題型,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內容。勇于突破、敢于挑戰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難度加大的題型,進行突破和思維訓練提升自我。這種分配課后難度等級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們內心豎立在數學上想要超越其他學生的競爭心理。
五、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數學的公式是數學領域中的精英們通過一次次失敗而獲得的結論。古語:“失敗是成功之母”。有數學精英們上千次失敗創出了數學奇跡。如今,中學生也應該效仿先輩們,在數學中不斷地多次使用公式和定理去解題,多次的實踐總結經驗可以使得學生們在解題上數學思維的大階段提升。數學思維需要教師耐心教導,更多的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去開拓,使自己靈活地掌握和運用基本概念、定理。不斷實踐、創新是提升數學思維不可或缺的良方。
六、著重錯題的積累
當前初中的試題卷子有很多中,數學題更是多得無法比擬,學生們做完所有的數學題來提升數學思維的方式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需要重點的針對性地進行培養提升數學思維。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采用記錄或者整理自己錯題。疏忽大意的問題可以直接越過,重點記錄超出自己能力的題。總結錯題,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技巧和知識反饋能力。在數學思維訓練上,錯題能警示學生上一次錯誤思維的雷區,使學生避免重蹈覆轍。成績優勢強的學生共同的特點就是思維靈活,善于總結與思考,熟練地地抓住題目核心,明白出題人的意圖。這些能力是需要學生長期在數學中訓練、積累,而總結積累錯題能加快培養這樣能力和數學思維。
總結:數學思維是一種抽象的解決數學的想法,初中教師在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多種的教學方式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數學思維解決數學中的難題,教會學生善于利用數學錯題和筆記獲取更多的數學技巧,提升自己解題能力和速度。初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的解題思路,形成快速掌握新知識的能力,提升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尹瑩.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3,(10):126.
[2]趙梅玲.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