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玲
摘要:語文是初中教學中的重點科目,也是落實新課標改革的重要學科。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而有效的教學思路是提高學生閱讀成效的基礎前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主動的采用新型的現代教學方法,主動給學生們創新有趣豐富的教學氛圍,重點培養學生們的個人語文素養,豐富語文閱讀課堂的藝術氛圍,讓初中學生們在課堂之中充分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初中生們的個人素養與綜合能力,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成效的綜合提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新課改中語文學科的不斷改進和完善,語文中的閱讀教育也漸漸地融入到學科教育教學當中,初中學生的年齡發展和身心發展都處于人生階段的青春時期,作為教師在開展任何教育教學活動時都要結合學生年齡和身心的發展特點以及實際生活學習情況,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過度青春期的成長階段,正向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語文學科中所涉及的活動比較多比如文學節選,代表性文章等等,教師在開展這些語文相關活動的時候教師要不斷地變化課上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能夠更直接的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語言魅力,通過創設一定的人文情境來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實際藝術性,促進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發展與改革。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師不重視閱讀
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只關注初中生們的學習成績與做題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時通常只選取教材或習題冊中的文章進行閱讀教學與講解,但此種枯燥無味的閱讀教學方式根本無法充分調動初中生們對閱讀的積極性,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面,并未掌握閱讀的實際技巧和方法。初中語文老師們大多忽視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對課外閱讀認識程度較低,這也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大多數的初中生們也只是被動的參與到簡單的閱讀活動中,缺乏主動思考與理解的過程,從而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獲得發展。
1.2閱讀教學觀念與方法落后
閱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讀者的思考與揣摩來與作者進行內心的對話,從而實現情感的共鳴。不論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還是閱讀理解題目都是想讓讀者與作者進行深入的心靈溝通,實現靈魂的交融,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閱讀觀念與閱讀教學方法過于傳統落后,教師認為學生閱讀僅僅是為了應試,在日常教學中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把學生作為課堂的旁觀者,同時語文教師所采用的閱讀教學方法僅僅是單純的提問與講解,這不但與新課程改革要求不符,同時還大大打擊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影響學生閱讀主動性與思考性的培養工作。
2.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成效的策略
2.1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
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情境來理解文章中情感與意象。例如教師在講解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中的《天凈沙·秋思》內容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繪畫等不同的方法來描繪詩詞中所描繪的鄉村畫面,并重點讓學生感同身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提高語文課堂古詩詞的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音樂、視頻等方法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與表達,從而搭建學生、文字與作者間的溝通橋梁,如此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情感感受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給予學生更多的創新空間可以大大提升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思維的領導者,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在朗讀時,教師還可以用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在此種情境中,教師通過語言、音樂、情境來引導學生體會文字的魅力,并通過畫面來增強情境的感染力。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擁有優良的文學素養與專業的教學能力,也是對初中語文教師的一種考驗。
2.2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
初中語文老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更好地組織高效的閱讀課堂,加強學生們對初中文章內容的實際掌握程度。例如《鄧稼先》和《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主題與現代歷史和愛國精神有關。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繪制知識網絡,閱讀文章,引導學生理解篇章的大意、關鍵詞、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進而通過比較教育讓班級初中學生真正感受到開拓新中國先驅者的艱難險阻,加強班級初中學生們的個人愛國情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相關文章整合到一起,通過思維導圖進行預習,讓學生自己閱讀。學生可以在閱讀后記錄下他們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學習的方式。為了使初中班級的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教師可以在進行閱讀課堂教學時引導班級初中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快速熟悉文章的大意。可以結合文章的關鍵知識和內容進行地圖繪制,靈活多變,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內涵和精神。
2.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組織初中語文閱讀日常課堂的時候,教師應當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開闊中學學生的個人知識面。教師應當規范學生的閱讀習慣,綜合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每天早上的時候都安排一定的時間去閱讀。此外,教師需要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以及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課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擁有初步的認識,課后及時復習能夠促進學生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獨立思考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偠灾诂F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發現學生日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改正,以此更好的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認真研讀現階段語文教材的內容,為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提升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此外全體初中語文教師都應足夠的重視初中生的閱讀教學。在新課標教學改革中明確提出教師應致力于學生綜合素養與閱讀思考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積極探索自己的教學思路,深入探究提升學生的課堂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并付諸實踐。
參考文獻
[1]任曉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策略探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
[2]鐘惠芬.淺談初中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J].天津教育,2002(11).
[3]田春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學(普教研究),2015(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