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懿軒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而英語作為全世界通用的一門語言,在國際交流中充當了橋梁的作用,人們逐漸提高了對英語教育的重視程度,情境創設法被廣泛的應用到小學英語教育的課堂中。下面,本文對情境創設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找出情景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并對其進行思考和分析,針對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提出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創設;有效性;實踐研究
1 前言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事物、圖像、手勢及多媒體課件對社會中存在的情景進行演示,并將這種情景貫穿整個授課過程,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情景教學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時要及時進行經驗的總結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以此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 現階段情境創設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2.1 不能充分理解教材,情境脫離實際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往往將教學中心放在單詞和語法上,忽略了對教材的解讀,從而導致創設出的情景與實際產生沖突,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2 過于注重形式,導致情境生硬
有些教師在教學時為豐富教學內容,有意進行情境的創設來活躍課堂氛圍,但在語言的靈活運用方面有所欠缺,不能有效的活躍課堂氛圍,此外,這些小的情境不能好的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使得課堂內容顯得混亂,導致情境創設的作用大打折扣。
2.3 教學手段單一,無法充分拓展情境
許多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過分依賴教材中的圖片,不能對課本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暴露了自身知識面的局限性。外加教師對情景教學的利用率較低,不能有效的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3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實踐
3.1 用直觀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
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這時,學生的具象思維十分活躍,相對的抽象思維較為薄弱,教師要抓住這一學期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具體的聲音、形象、色彩等具象創設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圖像、視頻或將實物和模型引入課堂,更加直接的刺激學生的大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到“食物和味覺”時,教師可以將蘋果、橘子、糖等食物帶到課堂,或用多媒體設備對食物的圖像進行展示,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want?”并對積極參與對話的學生進行相關的獎勵,以此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2 情境的創設要切合實際,追求真實性和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以何種形式對學生傳授知識,都要遵循“真實”和“生動”的原則,不能脫離實際生活,創設讓學生產生迷惑的情景。英語作為一門非常用的外語,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很大的難度,因此英語教學要從實際生活出發,將日常生活的場景帶到課堂中,方便學生的理解與吸收。此外,情境的創設還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玩耍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對英語保持長久的興趣。
在講到與購物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制作一些標有商品內容的卡片和“紙幣”,讓學生扮演店鋪老板和顧客,在課堂上進行模擬購物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僅能使用英語設計對話,如:“How much is this?”,“10 yuan.”,“I will take it. ”,因此情境內容的設計不能過于復雜,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
3.3 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營造課堂氛圍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諸多便利,多媒體設備被廣泛的應用于全國各地的小學英語教育中,教師在進行課堂情境的創設時要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的內容,用生動的圖像和視頻將學生從課本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此外,可以經常向學生播放英文歌曲、動畫片或電影片段,幫助學生提升聽力和語感。
例如在講到萬圣節時,我們不能讓學生切身體會西方節日的氛圍,但可以將相關的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開拓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適當融入英語說明,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4 總結
精彩的課堂不在于課堂中涉及的知識容量的多少,而是表現在學生的主動性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的投入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手頭的教學資源,創設真實而生動的情景,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梁麗燕.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實踐分析[J].新一代,2018,(2):102.
[2] 劉淑華.淺析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應用[J].讀與寫,2019,16(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