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階段,英語是學生學習所面臨的關鍵學科之一,它既在升學考試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還可以起到拓寬視野、接觸表達、帶動綜合發展的多項作用。從認知視角出發,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思辨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索,可將該學科的地位與作用進一步顯現出來,現以此為出發點,簡略述及策略中的角度問題與方法問題,以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認知視角;初中英語;教學方法;思辨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簡介】鄭道杰(1977.11-),男,漢族,福建福州人,福建省永泰縣第一中學,中學一級,大學本科,研究方向: 初中英語教學。
從認知視角出發,提升教師自身思辨能力,同時引導初中生英語思辨能力的進步,不失為一項教育的新突破,它能夠演變為學生全面成長的關鍵推動力之一。具體言之,思辨能力視看清事物關鍵要素和內在本質為最高體現,所以要求教育者和學習者以協作的態度,共同關注各項可能在思維活動中發揮出作用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只有從認知視角出發,這些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被顯現、被認知、被接受,而至于新的視角下,教師如何進行內容篩選與教法抉擇,則是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
一、認知視角的說明及初中英語思辨能力提升的階段
1.對認知視角介入作用的說明。認知是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也就是個體對于感覺信號的接收、檢測、轉換、合成、儲存、編碼、重建、判斷等諸多形式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認知模式,按照自己的認知風格去看待問題,就是認知角度。
在初中英語詞匯、語法等各項內容為目標的教學過程中,從認知視角介入是比較理想的方法,該介入方法若從認知心理學層面本身進行分析,可以認為,能夠為學生順利接受知識內容,并對知識內容展開應用提供思維上的便利條件。
2.初中英語思辨能力提升的階段。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能力,其中思考意為記憶、理解、分析、推理、判斷、運用等項思維活動;辨析意為對事物情況、類別及事理等的分析和辨別。如果從難度層面分析,思辨能力所涉及的多個層次有高低之分,如記憶和理解等是較低層次的思辨能力,分析、運用等是較高層次的思辨能力??梢哉f,思辨能力綜合展現出個體分析推理和闡釋評價的技術,其在低層次和高層次各個項目的運用中,表達了個體對于目標內容的內化效果。
二、初中英語教學思辨能力提升的內容指向
1.詞匯。初中階段學生對于詞匯的學習,一方面需要從低端視角掌握其基本意義,另一方面也要向中端和高端拓展,從認知角度出發,突顯出詞匯用法和內涵的認知效果,即明確相同詞匯不同含義,不同語境詞匯應用技巧等。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則需要其在教學期間,起到引導學生辨析各詞匯意思、用法的作用,讓學生得以因教師的幫助而逐步擁有識別能力,更加理性地看待問題。例如在教學至“What does she look like ”內容時,教師可注意到本單位主要為一些顏色類詞匯、服飾類詞匯,教師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便可基于認知視角,給學生提供辨析詞匯意思的機會,具體的操作方法是注意到學生對于這兩類詞匯的整體認知習慣,為學生提供基于新媒體視覺的,或者思維導圖方面的幫助,助力于學生的詞匯理解和記憶。
2.語法。為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初中英語教師可在教學期間,利用要求學生背誦語法結構的策略展開教學,該教學形式似拙實巧,可以逐步啟迪學生以靈活的態度應用本來應對困難的語法知識。例如在教學至感觀使役動詞這一語法知識點時,可以要求學生記憶口訣:“一感二聽三使四看”,或者“二聽四看一感覺,使役動詞有三個”,并且說明,一感是feel,二聽是hear和listen to,三使是make、let和have,四看包括look at、see、watch以及notice,符合學生認知需求的記憶策略,可以發揮出較好的效果。
3.閱讀和寫作。閱讀是英語課堂內外發散學生思維,使其可以深入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模塊,對初中英語閱讀來講,它也將從思辨能力培養的角度,提供比較關鍵的素材及載體。據此,可由教師通過認知視角,給他們提供理想化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問題為牽引嘗試閱讀,一邊閱讀一邊初步思考問題。教師還可以給他們提供展開交流與討論的引導,以此為契機自由表達思想,借助這種形式,于閱讀中產生對思辨能力的較高認可度。英語寫作是初中生利用英語語言將自身思想、情感表述出來的過程,實質上與學習者思維活動密切關聯。在開展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從認知視角,提供思辨能力構建的機會,其中比較典型的做法是,要求學生以理性態度審視每一次寫作要求,從初始階段即注意思辨能力的發展要求,在此基礎之上,分別在寫作前、寫作中以及寫作后等階段,完成教師所提出的對應要求,以全面認知、理性思考為前提,促進自身思維品質的進步。
三、初中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的認知視角提升策略
1.教學方法的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的積極創新,在初中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的認知視角方面,可突出兩個要點,其一是氛圍構建要點,其二是教法調整要點。
首先,我們先把目光著眼點放在對教學形式的調整方面,從認知視角出發,營造擁有良好思辨效果的課堂氛圍,也就是說,在英語課堂上,我們應從學生認知需求角度來考慮,做出氛圍設計的前瞻思考,氛圍設計方法可依內容而定,如游戲、比賽、故事等皆可實施。例如當教學至must和 have to二詞時,教師須使學生明確:must表示說話人主觀看法,have to突出了客觀需要,學生可通過比賽,分別嘗試舉出不同的例子,由教師評判舉例的速度與準確性,學生可在如下例子中,在詞匯的深入領會中,得到思辨能力的充分發展機會,My father had to work when he was ten years old,或者The play is not interesting,I really must go now,etc.
其次,實踐是產生新認知、形成新能力的有效渠道,這一點在思辨能力方面也不例外。初中英語學科教師可從認知視角出發,基于上述氛圍創設成果,進行更加多元化的英語思辨活動,使學生能夠以獨立或者協作的方式,投入于活動之中。舉例而言,若教師采取故事氛圍構建法,便可再接再厲,進一步突出故事在教學過程中的方法優勢,基于教材內容增加故事分析活動,并給出相應的問題,使他們自覺養成思考問題習慣。同時,還應考慮到每一名學生個體的外在個性表現,即對待問題可能產生不同的看法,應當注意教法對于差異的容納能力,即保證學生認知期待得到充分釋放。
2.強調課堂的內容拓展。英語知識的取得需要學生持續的分析和總結,才能不斷積累知識、發展能力。在這一長期過程中,我們應當避免他們思維發展及思辨能力構建需求被限制在狹隘范圍之內,而是要主動引導其基于基本內容,再結合自身價值觀念、思想感情等方面需求,做出相應的拓展式調整,以便提升各項英語能力,并順利實現思辨能力的鞏固和發散要求。比如,我們應引導他們把教材之中所呈現出觀點同讀者、作者、社會等層面關聯起來,進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評判,以突破原來的形式限制,像仁愛版本的初中英語教材中,“The Developing World”“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等單元,都具有較大的內容拓展可能性,我們可引導他們從基本教學內容出發,突破常規的內容限制,在更廣闊平臺上開始基于內容的思辨能力發展。舉例而言,教師可借助“What questions will you ask about the title”一類具有鮮明引導功能的問題,要求學生針對閱讀內容,展開即時性的,指向于內容拓展的思考及辨析,在學生產生獨立的認知及見解以后,再做出相互交流的敦促,或者基于文本內容的辯論指導等,保證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再比如當面對“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部分內容時,其中有這樣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呈現一些標有國家、語言和民族的卡片,同學生共同談論被動語態語法知識點,讓大家把這三類卡片對應貼于黑板上有關欄目中,該環節側重于語法知識點的解決,但為了適應認知視角,給學生提供思辨能力的發展機會,教師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增加對于卡片內容的介紹比重,學生可因為知識拓展渠道的變寬,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這種機會的取得,雖然并不直接指向學習目標,但卻可以對學生接近目標起到激勵與啟發作用。
3.評估標準的針對優化。我們應當在最后針對教學期間評估標準做出相應優化,以便保證教學策略調整具有完整性,即氛圍構建、方法創新等方面,要具有指向思辨能力的意識,與之相對應的評價也要同其相統一。以寫作部分的評估為例,以往教師會將評估標準定位在用詞與語法方面,并據此給學生打分,無法保證學生思考與分析的及時到位。所以教師應當切實調整評估標準,除了繼續留意語言形式外,還應讓學生的寫作思維過程受到重視。例如在教學至“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一單元時,教師可基于單元內容,設計相應的寫作任務,并在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突出相應的評估標準價值。在本單元,目標包括利用觀察嘗試總結出一般現在時態的被動語態構成方法,可以應用一般現在時態被動語態進行聽、說、讀、寫等活動,與此同時還包括使學生了解英語這一國際語言,在世界文化領域的重要作用等等。如果在本單元附著寫作任務,不從思辨能力的角度著眼,教師只會關注學生用詞、語法的準確性,但若從認知視角發展學生思辨能力的層面思考,便應當注意學生寫作過程與寫作結果,同本單元基本內容的高度關聯性,即學生如何從單元內容出發進行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的探索,整個思維變化流程是怎樣的,應當成為教師所做評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評估標準的全面與公允,單元教學目標將更好地落實到寫作任務中來,這將保證教學的連貫性。
四、結語
從認知視角出發,可以注意到個體對自身認知活動的認識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到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之中,顯然為知識和能力取得成功提供重要助力。對于教師而言,應當注意到認知視角介入的價值,并據此分別從中、低、高幾個階段,以及詞匯、語法、閱讀、寫作幾個視角,做出思辨能力優化的具體策略探討。大量教學實踐能力證實,這方面的思考將使學生的思辨能力因為認知而進步,而其真正掌握閱讀、寫作等實用性技巧的能力,逐漸成為自覺的學習者。
參考文獻:
[1]車婧瑜,郭文睿.基于思辨能力培養的英語教學革新研究[J].理論觀察,2020(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