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要: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占有重要的成分,它對于教學和考試都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出于應試教育的目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在背誦和記憶過程中帶有功利性,但是沒有達到對學生語感培養的目標。語感能夠對人類語言形成判斷能力,它能夠對于學習文言文起到重要的作用。學生如果能夠形成良好的語感,就能夠對文言文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明顯提升,有利于教師教學的有效開展。為此,語文教師要重視文言文語感重要性的同時,也要采取積極的教學指導方式,讓學生的文言文綜合學習能力有所提升。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語感;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059
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課程也在不斷進行改革,教師只有培養好學生的語感,才能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曾經在2000年《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重點把培養學生的語感作為課程目標。初中文言文的語感包括課閱讀者對語音的感覺、詞匯的感覺、語言體式的感覺和語言情境的感覺等,這些都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后天培養出來的。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利于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開展,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滲透文言文語感的理念。教師需要結合文言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現狀,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現狀
(一)文言文使用頻率相對較低
文言文在現在社會中運用特別少,文言文作為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學生并不是很熟悉,學生們對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高。并且,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學生并不會應用文言文,只是在課堂記憶一些文言文知識點。此外,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實際方式也比較單一,讓學生死記硬背文言詞語的運用方法和內涵,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低下,應用的動力減少。教師需要精心培養學生對文言文語言符號的直覺,這樣有利于文言文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文言文教學過程效率低下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法全面,并對學生形成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建議,可以為課堂教學助力不少。但是,在現實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天賦沒有正確評估,教師只是注重文言文中字詞和篇章的知識講解,教師只是簡單地將文言文教學認為是文言知識的背誦記憶。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少、慢、差、費的現象,這就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阻力,不利于文言文教學的有效開展,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
(三)文言文教學對學生成績有片面追求
我國的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的學習成績直接關乎教師教學的能力和水準。教師教學考慮到現實需要,但是最終還是以考試為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考試成績,學生通常用背誦的方式學習文言知識,這對于學生學習文言文知識培養語感不夠重視。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的文言文成績不能明顯提高,也使得教師的語文教學得不到順利開展。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過程培養語感的策略
(一)文言文教學過程重視記誦
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注重學習過程中的記誦,從學生角度考慮,誦讀是視聽結合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對文言文的閱讀,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通過閱讀記誦能夠積累很多的知識經驗和能力,然后在頭腦中具有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這樣有利于文言文教學的有效開展,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素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在授課過程中,能夠高效完成任務。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需求,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需要對知識性的內容有所掌握,如重點的實詞虛詞、句式以及修辭手法等,教師需要結合時代背景等對文言文做精心分析,這樣就能夠加強學生對文言文語感的培養。教師可以對文言文中出現的典故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就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象的內容,然后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這樣有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個性”
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對文言文作品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這樣才能感悟文言文更深層次的內涵,教師需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加上語文學科具有主觀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學生就會具有各種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需要對學生加強引導和鼓勵。
例如,教師在講解《桃花源記》課文過程中,需要針對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景象讓學生發揮想象構思桃花源的圖景,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講他們自己心目中現代社會中的世外桃源的樣子。學生們心目中的桃花源各有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和觀點,然后教師就可以運用不同觀點做比較,拉近了學生與作品的距離,學生就會更容易加強對文中敘事寫景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體會和感悟。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學方式不能激發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致和熱情,枯燥的文言文知識使得學生感到單一、乏味。鑒于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求,更新教學觀念,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語感。文言文教學過程重視記誦,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素養和能力,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個性”。這樣有利于文言文教學的有效開展,并且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方芳.“言”“文”共生 演繹精彩——提高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17+4.
[2]梁燕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7):68-69.
[3]鄒菊芳.感悟文韻芬芳——淺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