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義軍
摘要:數學作為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科目之一,該學科的知識內容既有助于培養中學生的運算能力、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素養,還有助于培養中學生自身嚴密的邏輯推理思維。但由于部分初中數學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較為傳統,教學手段過于單一,造就枯燥學習氛圍的同時,還使得教學質量長期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首先應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將新課改“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其次應借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進而逐步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手段;教師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070
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對初中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多高標準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滿足初中生日益增長的知識需求,還要確保授課的有效開展與高效進行。對此,教師可以采取趣味引導、分層教導以及延展探索的手段展開授課,以更為生動的方式來調動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知識學習興趣的同時,助力數學知識的高質量、高效率“傳遞”。
一、注重趣味引導,煥發學習活力
學習活力是指初中生在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環節中的思維活躍度與專注度,傳統板書文字的講解方式雖然可以實現理論知識的傳遞,但初中生的課堂參與度極為低下,且學習活力明顯較低。對此,教師可以立足于趣味引導的視角,利用備受初中生喜愛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的載體,使其在游戲環節中既可以獲取數學知識,還可以感知到學習樂趣,從而在歡樂的游戲氛圍下促進學習活力的煥發。
例如,教師在教學“正數和負數”這一課程時,可以將知識講解與搶答游戲進行聯動,借此煥發初中生的學習活力。即,教師結合當前的知識內容創設簡單的問答題目,讓初中生自行計算回答,首先得出正確答案的學生計一分,率先獲得七分的初中生獲得游戲勝利。如,“15加-25等于多少呢?”教師進行提問時也應把控難度,避免難度過高為初中生帶來不必要的學習壓力。中學生A搶答說:“老師,答案是-10?!苯處煵扇尨鸬姆绞竭M行游戲化教學,使初中生在游戲環節中進行學習,落實當前教學任務安排的同時,加速初中生對學習樂趣的感知,促進其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二、利用分層教導,提升學習質量
不同初中生對于知識掌握的效率、質量是不同的,教師單純使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授課,難以保障學習水平較弱的學生完全掌握當前的數學知識。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導的手段進行授課。即,教師根據班級初中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小組劃分,并對結合各個小組的理解水平分別進行教學任務、教學作業的設計,使每一名初中生都可以在其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獲得提升,既有助于強化教學的針對性,還有助于培養初中生知識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教師在教學“全等三角形”這一課程時,可以將班級初中生劃分為學習能力較強、適中、較弱三個小組,而后分別布置學習任務。該課程的重點是讓初中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安排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探究“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具體的應用;學習能力適中的小組結合課后練習題目進行鞏固;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則由教師帶領進行二次學習。教師根據初中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小組劃分,既能夠避免課堂教學中反復講解某一知識點造成的時間浪費,還可以進一步調動初中生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在更具針對性的分組學習環節中,逐步實現學習質量的提升。
三、采取延展探索,豐富學習掌握
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它既源自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也正因此,教材書本當中難以體現全部的知識內容。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延展探索的手段對現有的教學材料進行延伸,結合與教學內容存在一定關聯性的課外事物作為教學的載體,使初中生在閱讀、觀看、瀏覽的過程中,掌握更多教材以外的數學知識,擴大其學習范圍的同時,助力初中生全面數學基礎與思維的塑造。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之余或自習課的時間,組織初中生進行數學趣味拓展活動。如,教師結合多媒體投影設備的使用,播放數學相關的影片?!稊祵W的故事》、《數學大謎思》等紀錄片皆可以成為延展教學的素材,其中不僅高度闡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還展示了諸多教材當中尚未提及的知識點,初中生觀看時既能夠獲取更多的數學內容,還可以加速自身數學思維意識的培育。又如,教師組織初中生進行數學課外書籍的閱讀活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帶領初中生前往圖書館、圖書大廈等場所進行閱讀,使初中生在書籍瀏覽的過程中掌握更為全面的數學內容,進而加速其綜合數學素養的塑造。
總而言之,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適應當今的教育需求,教師基于趣味引導、分層教導、延展探索的角度開展授課,既有助于為初中生帶來全新且生動的課堂學習體驗,還有助于教學質量、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加速學生學習成績上漲的同時,推動初中數學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聶耀忠.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的創新途徑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09):99-99.
[2]王國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J].求知導刊,2020(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