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摘要:在小學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語文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加強對學生的語文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結合,可以有效督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本文針對班主任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展開論述。
關鍵詞:班主任;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班主任管理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200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迅速發展,但身心均不夠成熟,在價值觀念和判斷事情的方面,還需要班主任的積極引導,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學習內容中了解正確的價值觀念,督促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技能,并形成個性化的看法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確保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將語文教學活動與班主任管理結合起來,站在班主任的視角上談一談應該如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最先要激發學生語文課的興趣,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來自于對班主任的喜愛。因此,班主任平常要與學生創建優良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做朋友。班主任與學生配合默契了,學生對語文學習就產生了極深厚的興趣。慢慢地,學生愛上語文課,學習的興趣變成學生語文學習的勁頭。
比如,借助實物和圖像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可以直觀感知到課文中要講解的內容,從而產生濃厚的求知興趣,這些教學手段便于學生獲得生動形象的感知,啟迪學生的思維,班主任在教學實踐中要憑借學生實實在在感知到的內容,讓學生發言,從而調整整個課堂學習的氣氛,讓學生也收獲學習成功的滿足感,同樣班主任借助肢體動作和實際活動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將平淡的教學語言,化為生動的肢體動作,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從肢體動作上變得淺顯易懂,在教學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語文知識的教學離不開我國傳統文化的滲透,或者很多經典作品也并不是學生所處的時代,班主任借助相關歷史背景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迅速了解作者的經歷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歷史典故等等,班主任自身的背景知識越豐富掌握的課程內容水平就越高,就能夠將課本中涉及到的抽象的道理變成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可以體會到的知識。
二、注重基礎,培養學生基本技能
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而語文課程中的基礎包含識字、寫字、閱讀、寫作與口語表達,這些是學生具備文字鑒賞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前提,也對學生學習其他科目有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重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生字的學習過程中,借助圖片來說明或借助實物來演示,都可以讓學生很好的了解字詞。隨著學生步入中高學段,部分班主任忽視了拼音教學,開始強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但是學生的課文朗讀和口語交際都十分依托學生對拼音的認識情況,因此,這些基礎性的內容要一直貫穿在學生的整個小學階段,讓學生的普通話更標準,在做題時也更有信心。作為班主任,經常開班級會議或者是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這些是鍛煉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良好契機,無論是在活動最后階段組織學生談談自己參與活動的感想,還是組織學生以日記練筆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感想,都能夠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也可以將近期學會的好詞好句運用于寫作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并將其綜合起來,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指導學生參與閱讀練習時,班主任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驟讓學生展開閱讀。首先,讓學生快速的標出課文的自然段,這樣有利于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之后聆聽班主任所提出的問題,從而針對性的尋找到相對應的自然段。其詞,學生要學會快速瀏覽,如何在幾分鐘之內迅速掌握課文的大致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瀏覽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迅速收集并處理信息。最后,在班主任提出問題時,要認真思考班主任所說的問題與文章相對應的自然段,從而根據問題尋找到相關內容,在解決問題時就變得很簡單了。這種閱讀訓練在課文中可以大量應用,一方面班主任可以根據課后習題對學生進行訓練,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網絡教學資源來搜集其他相關習題,多方面訓練學生的思維水平,也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另外,加強基礎訓練,促進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技能,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習習慣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之一。班主任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做好班級學風班風的建設,可以讓語文學習自然而然的變成學生的興趣愛好。無論是學生豐富的詞語積累量,還是學生養成的預習、復習或勤加訓練的習慣,班主任都要給學生相對應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展現出來。借助系統性的引導,讓學生真正理解學會用過在口語表達中表達出來,在寫作訓練中體現出來,學生才能夠體會到語文的學習樂趣。
三、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讀記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落實好一個“讀”字,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會達到記誦和學習知識的效果。一直以來,我堅持不懈運用早讀時間。早讀課要求學生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學習昨日教過的生詞或者古詩詞、日積月累,背誦生詞時,要寫拼音、生詞,要求學生之間相互聽寫,兩個人聽寫完后,相互批閱。若有錯,再把錯的抄錄,隨后再背誦,保證字詞、古詩詞人人過關。第二件事,要求學生讀筆記,明確該背的內容。第三件事,課前預習今日要上的新課,主要是把新課熟讀。學生晨讀,班主任與學生一同貫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日積月累時,會漸漸地感受到語文課含義豐富、風采無限,對他們的語文學習明確了牢靠的基礎。
總之,班主任與學生的相處時間最長,無論是在課堂教學訓練中,還是課下與學生的談話中,都應該格外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獲得,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借助多種不同的渠道來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基本技能或強化訓練等,將學生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鵬峰. 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的方法研究[J]. 教育,2016(6):308.
[2]周淑芳. 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有效結合的策略探討[J]. 神州,2016(4):114.
[3]劉靜. 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語文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2020(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