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俏媚
摘要:高效課堂是每一個教師努力追求和奮斗的目標,因為只有建立起高效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優化,能力素養才能得到提高。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和關鍵,運用多元教學方法能增強課堂活力,是通往高效課堂的必經之路。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應用直觀教學方法、融入現實生活元素、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精心設計提問環節四個方面,系統地分析多元方法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設中應用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多元方法;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20
新課改提出,教師應綜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手段,改善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多元化教學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和要求,因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樹立科學的理念和思路,從學生的學習結構和基本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多元教學法,促進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與實施。
一、應用直觀教學方法,加快學生知識理解
小學數學知識主要由抽象的數字、公式、定理等構成,因此學生要理解、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有一定的難度,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知識呈現的形式,才能優化學生的思維結構和特點,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改變過去以語言講解、黑板板書為主的教學方式,嘗試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直觀的教學方法,以圖畫、動畫、圖像等形式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從多層次刺激學生感官,從而加速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以“認識圖形”這一課程教學為例,這節課程目標是要讓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此,筆者選擇運用信息技術設備進行教學。首先,筆者會簡要介紹圖形的概念,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幾組圖形,在演示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觀察圖形的結構,然后讓學生思考這幾組圖形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這時,學生們的思維就會被激發,開始考慮不同圖形的分辨方法以及結構特征。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二、融入現實生活元素,拓展數學教學空間
教材課本與課堂是數學教學的基本來源和主戰場,但也不是唯一,只有在更廣闊的方向上拓展、延伸,才能使學生接受更加廣泛深入的數學教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觀察、挖掘、收集與學生生活經歷有關的各種實例、材料和資料,將這些事例、材料和資料巧妙地融入到數學教學的實踐中,從而還原和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認識數學,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認識到數學的意義所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比如,在教授“年、月、日”這一課時,這節課程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為了擴大數學教學的空間,筆者將生活的元素融入教學。課堂上,筆者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說一說今天是幾月幾日,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時,筆者會抓住這個時機,來引出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關系。這樣,在生活要素的引領下,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去思考數學問題,學習數學知識,從中感悟和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評價是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和行為的直接反饋。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比較單一,教師往往以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評價標準過于片面,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數學教學的優化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運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增加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內容,使評價客觀、公正,使學生對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認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圖形的變化”這一課教學中,評價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但是許多教師忽略了這個環節,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迷失了方向,熱情也開始下降。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筆者完善課堂評價環節,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對表現不佳的學生也不一味地批評,而是給予適當鼓勵,為他們指明發展和努力的方向,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四、精心設計提問環節,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探索欲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經常會設計一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問題解決中掌握數學知識。提問之前,教師應圍繞教材主要內容,以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設計出科學、有效的問題,保證問題的啟發性和探究意義,同時,教師也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找準時機,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懸念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動展開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從而逐步深入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當中去。
比如,在講授“除法”這一知識時,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圍繞除法計算展開教學,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設置提問環節。上課后,筆者先對本課程的內容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除法計算的規律,等學生了解計算的算理和過程后,筆者會再布置探究任務,如“每個盤子放6個蘋果,那么24個蘋果可以放幾個盤子呢?如果將這24個蘋果,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可以得到幾個蘋果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除法的計算法則來進行問題分析和解答,并實現對除法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總之,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無限的機遇和可能,因此,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應該樹立科學的理念和思維,積極實施應用直觀教學方法、融入現實生活元素、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精心設計提問環節等多元化的方法,以此來激發數學課堂的生命和活力,使其更加多姿多彩、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王海榮.多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4):40.
[2]李淼.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9(S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