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娟
摘要:在目前教學不斷改革下,數學作為小學階段教學核心內容,對學生未來學習與發展均有重大影響。教師應改變千篇一律的模式,運用體驗式教學開展課程,以此將小學生學習興趣充分激發,使其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散思維,有全新的學習體驗,從而加深對課堂所學的記憶。本文針對體驗式教學在小這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提出相應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數學;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43
前言
在小學數學學科中,學生還需打好知識基礎,有助于后續更好的學習與教師高效教學。故而,教師應運用體驗式教學開展課程,這是一種新穎實用的方法,能讓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被充分激發,從而主動積極融入課堂高效學習。透徹的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并讓思維得到有效發散,實現提高小學生各項能力與學習效率這一目標,讓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
一、聯系實際生活,在經驗中體驗數學
在小學階段,數學一直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應幫助小學生學好這門課程,為其日后更好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但由于此階段的小學生年齡小,對于復雜、抽象、邏輯性極強的數學知識,缺乏學習熱情,反而較為抵觸,更加上一成不變的聽講學習模式,只會讓小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對此,教師應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傳授知識,根據教材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進一步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其能快速融入到生活場景,在經驗中體驗數學,降低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如此一來,就能讓小學生將知識牢固掌握,從而加深記憶。同時還能促進小學生積極思考,讓思維得到發散,從根本上提高學習質量與數學各項能力,確保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效率能夠穩步提升。
比如在學習《百分數》一課,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可運用體驗式教學聯系實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問題,讓小學生更好的理解本課知識。如:小明家想購買售價為45萬元一套的商品房,若選擇一次性將房款付清,可按九五的折優惠價付款。那么打折后房子總價應該是多少元?購買房子還需按照實際房價標準繳納1.5%契稅,那么契稅又是多少元?此階段小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生活經驗,可在這基礎上更好的體驗數學,且如此聯系實際生活更易于小學生理解問題,降低學習難度。同時在不斷思考與探究中將知識掌握牢固,還能加學對課堂所學記憶,充分發散思維,促使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得以提高,確保數學學科教學效率能夠隨之提升。
二、利用情境教學,通過實踐思考數學
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教學開展目的不僅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還應強化其實踐能力,讓小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不再以聽講的方式被動學習,可通過實踐去思考數學,促使小學生得以充分發散思維,有全新的學習體驗。因此,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應運用好體驗式教學,將教材內容與不同元素相融合創設情境。一方面可將小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促使其自主探究、分析與思考,能更透徹的理解數學知識,并做到扎實記憶。另一方面,小學生能在此過程中能強化實踐與應用能力,做到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起到鞏固與練習的作用。同時還能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要與心理特點,在體驗式教學中對數學有全新認知,感受學習的快樂,從而消除排斥心理,讓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與意義。
比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一課,為了能讓小學生更好的運用所學知識,教師在開展授課過程中可運用體驗式教學,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實踐情境。給出一些問題,如:以小明家為中心,東北方向400米外是學校,西北方向是游泳館,西南方是郵局,東南方是書店,而小明家到學校一半的距離是200米,請根據已知數據畫出簡易的位置方向圖,并標出以上建筑物與小明家的實際距離。教師可給出簡易圖標,讓小學生了解400米的距離,并讓他們根據以上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分享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方法。如此利用情境能促進小學生自主探究、分析與思考,將知識掌握扎實,還能強化實踐及應用能力,既鞏固了所學知識,也達了到練習目的。同時也讓小學生通過實踐去思考數學,體驗不一樣的學習。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與學習質量,構建高質量小學數學課堂。
三、營造學習氛圍,在體驗中融入數學
數學學習相對其他學科而言,確實過于枯燥,再加上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不但會讓學生極為排斥,課堂氛圍也會過于壓抑。小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難以全身心融入到課堂中,這將影響到他們打基礎以及后續的學習與發展,而教師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對此,還需教師做出改變,在授課過程中運用體驗式教學,可根據教材內容,從小學生的愛好與心理特點出發,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加以輔助,為小學生營造相對寬松、愉悅、歡樂的學習氛圍,讓課堂更具趣味性與活力。如此一來,小學生就能在體驗中主動積極的融入到數學中,輕松掌握重難點知識,在有效加深記憶的同時讓小學生能發揮自身潛能。從而大幅度提高其課堂學習質量與數學綜合能力,讓教師教學能夠收獲顯著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一課,本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立體圖形。以往小學生都以聽講的模式被動學習,課堂未免過于枯燥,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為小學生營造寬松、愉悅及歡樂的學習氛圍。例如,為小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圓柱與圓錐類型的物體,同時可讓他們進行回顧,以往學習過計算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那么圓柱體該如何計算體積呢?是否能轉化成學習過的其他立體圖形,再計算出體積?比如轉化為長方形,小學生往往難以想象,甚至認為不可能。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圓柱體切開,分成許多大小相等的扇形,再拼接成長方體。如此一來,就能讓小學生在體驗中融入數學,更好的理解本課知識,課堂也會更具趣味性,而小學生對數學學習也會有全新體驗,得以在思考中不斷提高學習質量、綜合能力與課堂教學效率。
總結
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開展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并從他們的愛好、性格、心理特點等多方面出發,可運用體驗式教學,聯系實際生活、利用情境教學及營造學習氛圍。讓小學生有不同體驗,從而將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激發,調動小學生融入課堂的積極性,使其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從而不斷提高綜合能力及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姬婧.芻議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體驗性教學[J].才智,2019(36):21.
[2]戈文富.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國高新區,2018(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