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品
摘要:初中數學課程涉及函數、代數、幾何等內容,而這些內容的抽象性較高,若不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畏難情緒,降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創新原有的數學教學模式,將抽象性的數學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圖文信息,方便學生更加快速地了解數學知識點及其用法。基于此,以下對初中數學思維可視化課堂的實踐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可視化課堂;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368
引言
近年來,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核心素養被倡導在課堂教學中落地實施,而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需要優化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品質.在當前的課堂教學實踐中,40分鐘的課堂教學是否得到最優化處理,是否讓學生獲得了精神和思維的成長,是否讓學生獲得可持續學習的動力,是否落實了核心素養,這些都值得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考與實踐。
一、強調作圖演示,提升學生形象思維
初中數學教學中,包含很多形象思維內容,主要體現在數學知識的表象方面,在學習這些內容時需要通過猜想、觀察、類比以及聯想等方式進行,通過形象思維材料的加工獲得相應的思維體驗。大量數學實踐教學研究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表象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存在學習知識零散、表象知識內容掌握少以及聯想能力不足等問題,而形成這種學習問題的主要原因為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不完善,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中對數學知識進行直觀演示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無法形成完善的數學知識網絡。通過形象思維可視化發展能夠將語言表述的方式轉變為形象的圖形展示方式,形象思維的直觀性和動態性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應用于概念教學
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片面,甚至會出現概念混淆或記不全等問題。由于數學概念內容比較嚴謹,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加深對公式和概念的記憶,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靈活使用概念。如在絕對值的概念教學中,學生雖然能夠掌握具體數字的絕對值,但無法明確掌握字母的絕對值。學生對絕對值相關題目的錯誤率高,究其原因在于對概念理解淺顯。在思維可視化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畫出來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與加深記憶。首先,畫一條數軸,在原點處畫一個旗幟,給出2與-3兩個具體數字,數字距離原點旗幟的距離分別是2與3,在數軸上明確地標出寫|-3|=3與|2|=2。將其用豎線與數軸上對應的2與3點進行連接,起到指示的作用。其次,給出a與b兩個字母,根據a>0與b<0的要求以及數據的經驗,知道字母距離原點的距離為|a|與|b|。根據前兩步的經驗與大小關系的條件,得知|a|=a,|b|=-b,|0|=0。從而推導出絕對值的三條性質。最后,出示辨析性強的題目,讓學生在正確理解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思考解答。
三、構建知識體系,激發學生連續思維
想要學生思維得到更好發展,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連續思維的培養。學生在接觸新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做好與之前知識的聯結,通過知識遷移的方式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新知識。這個階段最忌跳躍性思維,因為這易導致學生對知識內容掌握不完善,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可視化為學生構建連續性思維。比如在“特殊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中,共有三個大知識點,分別為菱形、矩形以及正方形三個不同圖形的性質和判定,這三部分內容是獨立的,但是又相互聯系。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同時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矩形和菱形。因此教師在展示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對這三個圖形的性質和判定進行對比及類比展現,使學生能夠對三者性質和判定的異同性進行分析,促進學生連續思維的發展。
四、教學設計要實施教育平等的理念
課堂教學應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意識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故教學設計要考慮到教育平等.平等的深層內涵表現為教育過程的平等,以及學業成功機會的均等.如果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缺乏層次性,使得一堂課能參與思考的僅局限于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缺乏讓更多學生獲得成功機會的均等性,那么就談不上優質的課堂教學品質了.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應考慮讓每個學生獲得均等的成功機會,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思維的層次性,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思考的機會。
五、注重學習分享及交流的過程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側重優化數學理論的獲取方法,結合科學有效的理論獲取方式,幫助學生逐漸改變學習觀念。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分享、實踐分享過程中進行交流與討論,這有利于突破傳統數學課堂中學生僅能模仿的情況,更側重于在討論學習中進行交流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探究能力,更能促進對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培養。在此過程中,通過逐漸改變學習習慣及學習思維,學生能夠在合理的情境中進行創新學習,進而逐步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方式。
結束語
總之,思維可視化的教學方式多樣化,如思維導圖與推理流程圖及線段圖、表格等,可直觀呈現出學生的思考程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質量持續改進。尤其是在繪圖中,經歷了設疑與追問及沖突、頓悟等思考過程,能夠感受思考的樂趣與收獲,對學生程序化與策略化的思考能力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國強,段志貴.構建初中數學思維可視化課堂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10):59-62.
[2]黃藝娟.基于思維可視化的初中數學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9.
[3]高淼.思維可視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