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盼
摘要: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科學應用議題式教學模式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設置議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促使每位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但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部分高中政治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并沒有留給學生充足的議題討論時間,給課堂教學效果帶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404
引言
議題式教學是指以學生真實生活情景為出發點,以可議性、關聯性、思辨性為原則,以探究性話題為抓手,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支撐為主線,以提高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課堂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的一種教學模式。議題式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提升學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放眼社會,構建社會化議題
議題式教學過程中,高中政治設置的議題應與社會產生聯系,除了分析社會現象以外,還應構建起社會化的議題內容,引導學生去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和分析的過程中,了解事件背后的內容,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社會視角,以此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
以影響價格的因素知識點為例,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了解供求影響價格、價值決定價格這兩個基本知識點,要求學生能夠通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結合議題式教學的特征,教師以“10塊錢大蔥”的社會熱議話題為切入點設置議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走訪調查。學生自由結成小組,每個小組4-6人,小組自由選擇市場、超市,調查現在的大蔥價格。大蔥的價格為什么居高不下?(分議題)讓學生在走訪調查中,對大蔥價格上漲的問題進行分析。學生小組通過調查走訪得出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物流原因、天氣原因、物價上漲、大蔥囤積居奇等,每個小組整理的影響價格因素比較多,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組際合作,通過交流的方式,整理出共性的問題,根據學生整理的內容來看,主要是囤積居奇、物價、天氣原因等。基于學生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可以進一步的提煉,讓學生將討論的結果匯總到供求關系與價格的變化當中,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的提煉,幫助學生從理論+實踐的角度分析問題,提升學生對政治內容的理解與認同。
二、巧設情境,展現多彩世界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設計,必須確保教學情境的巧妙創設,同時對情境功能進行優化,為學生在面對各種現實問題時提供能夠更多、更好的服務與支持,使其在情境探究中獲取議題內在價值,進而強化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教育。教師在進行議題情境的創設時,應當既要包括議題產生的內在原因,以豐富信息來支持問題的解決,又要具有思維張力,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與探究,更加準確地領悟現實生活意義以及運行法則,進而更快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品格。
例如,在講解《政府的職能》這一課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便可引入“火車無座票打折”的問題進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展開討論:為什么硬座票和無座票的價格是一樣的?這樣是否不合理,政府又應該怎樣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職能,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人民,并優化鐵路運營?接下來,教師還可對學生實施分組,讓學生分持“無座票應打折”“無座票不應打折”兩個觀點,讓兩個小組的成員分別去搜集有關鐵路運營的資料,尤其在定價方面要詳細考慮。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針對相應的議題進行討論,同時從政府職能及宏觀調控方面獲得對我國鐵路運營的更多了解,加強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從生活議題入手,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意識
在議題式政治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的內容需要,圍繞學生實際生活場景,合理設計課程教學資源,為學生構建真實的學習情境,帶領學生學會從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文化知識,將知識學習和生活真實事件進行融合,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由于高中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學生極易對學科知識產生疏遠的心理,這并不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因此,在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學習探究活動進行融合,帶領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去理解和思考,提高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吸收程度,從而逐步形成正確的政治認同思想和意識。
例如,在學習“侵權責任和權力界限”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拋出如下議題,吸引學生進行討論實踐:“在日常生活中,乘坐火車經常會遇到無票的情況,此時就需要乘客購買站票,但是站票的價格和正常的票價是一致的,作為乘客而言,我支付了全票的價格,卻不能享受正常的服務,這屬于侵犯個人權利嗎?”這一話題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且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就可以圍繞這一生活議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并以小組辯論的形式進行交流。通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教師的教學指導,學生能對我國鐵路運輸的相關服務制度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同時借助相關知識的延伸,學生能夠正確看待這一過程中隱含的權利與義務,從而促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發展。
結束語
議題式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應注重社會實踐等基本內容,通過議題讓學生將高中政治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社會熱點、現象等結合在一起,對知識內容進行系統化學習,提升學生知識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實現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鄧華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議題式教學研究[J].高考,2020(23):62.
[2]翁均紅.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探究[A].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三)[C].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19:2.
[3]張嚴振.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優化分析[J].高考,2019(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