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萍
摘要:新事物因其有“沒有經歷、沒有擁有、沒有涉及”等特性,所以,幼兒容易會被吸引,進而引發對其的探索欲望。本人以在保教一線上的親眼所見及查閱相關資料,從好奇心、興趣、探索欲等三方面闡述新事物對幼兒的影響,以及在一日常規中如何充分利用新事物并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新事物;好奇;興趣;探索;發揮作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453
所謂新事物,就是指在你的生活與生命中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沒有擁有過的物品、沒有涉及過的領域……,總而言之,基本上一切你所沒有接觸嘗試過的存在都可以稱為新事物。在孩子眼里,世界很奇妙:樹為什么會長葉子?小鳥為什么會飛?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太陽為什么會升起和落下?……他們對每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物都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想將它們弄明白,這就是對新事物的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對新鮮事物或事件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其學習新鮮事物的興趣。在孩子的一日常規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新事物對幼兒的吸引力,是讓幼兒自主探索新知識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
小班幼兒剛入園時,我發現,孩子們對幼兒園的環境感到非常新鮮,尤其是對區域中的材料,每一種都愛不釋手,老師教他們怎樣玩,他們都會乖乖地按游戲規則進行。但是,在將近期末時,我又發現了一個令人非常頭痛的現象。比如,我們給孩子們投放在區域中的小汽車,玩久后,孩子們不再去研究汽車的形狀、外觀、開法,而是拿來互相撞擊,甚至是拿來對打,把小汽車當成兩人打鬧的道具,小汽車被破壞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圖書也是如此,學期最后一個月時間,幼兒不再能安靜地坐著看書,會出現跑、鬧、走來走去、與旁人說笑等現象。其他的區域材料也出現不同層次的破壞現象。
孩子們整體出現這種現象,這其間肯定存在一個癥結。經過調查,我終于發現了問題所在:舊事物引發游戲!長期放置的材料對于孩子們來說都已經非常熟識,它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舊”事物,對孩子們根本就沒什么大的吸引力,材料就變成了游戲的道具,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所在。因此,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新事物引發幼兒的探索欲。
新事物對幼兒的具有以下幾個影響力: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一本新書、一個新玩具、一個新的小游戲等等,這些新事物一出現,馬上就能把幼兒吸引過來。新事物因為是幼兒之前未嘗試、接觸過的,它帶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能把幼兒的眼光吸引過來,這就是好奇的表現。愛迪生曾說過:“驚奇就是科學的種子?!?英國文學家萊辛也說過:“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希望的更多的東西?!?孩子的好奇心特別容易激發,事物鮮亮的外表、特殊的造型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變化的現象和未經歷過的體驗也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一種新的事物總能迎合孩子的這些心理特點,所以,總能自然而然地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2.激發幼兒的興趣
一個人,一旦對一種事物好奇,就會很想去了解它,也就是對它產生了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材料、游戲,孩子才能樂意去玩,玩得快樂,從中學會許多本領。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p>
3.引發探索欲望
亞里士多德說過: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新事物憑借著自己的特性,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艾里克森指出:促進幼兒自主性和主動性的發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務。而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目標性和探究性是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的前提。
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充分發揮新事物的作用呢?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法:
1.在區域材料的投放上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活動,是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顒又?,幼兒在情感和經驗上獲得快樂和滿足。有教師提供相應寬松的活動環境,豐富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集體活動所不能代替的一種開放、自由的活動。本學期我將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作為重點。區域中投放的材料,不一定要是嶄新的事物,且必須是沒見過的“新”東西。
區域活動材料是支持幼兒學習的支柱,如果活動區域的材料是一成不變的,那么就無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無法引發幼兒去想、去操作,從而阻礙了活動的深入開展。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如教師發現前階段備受幼兒喜愛的語言區無人問津了,通過對幼兒區域活動的觀察和了解,發現語言區域里的圖書因投放時間長,造成破損嚴重和內容陳舊。于是,教師動員幼兒把家里的新圖書帶到幼兒園一起分享。同時,根據近期主題目標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兒查閱資料的科技書籍。果然,語言區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非凡,孩子們相互講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紹自己的新書,并時常光顧新到的科技書籍。材料的動態性還體現在各年齡段及平行班之間的互動上,各班教師應及時溝通、交流幼兒區域活動的情況,做到材料的互補,資源共享,讓材料真正地為活動提供服務。不斷調整活動區的環境材料,從而促進幼兒可持續性發展。
在滿足幼兒游戲和發展需要的同時,體現材料的層次性和難易程度,不僅能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讓每個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2.主題墻飾上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顯性教育和隱性表達的重要因素,是幼兒園不可缺少的因素。一個有啟發性和支持性的豐富的環境能吸引著兒童,激發著孩子的構思、想象和創造,從而使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而如何在主題背景下創設班級環境,從而豐富和深化主題教育活動,有效推進幼兒的學習、游戲及探索一直都是困擾著我這名新教師的難題。
主題環境是動態的。透過環境,看到的教學應當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既要有過程性,又要有結果性。就拿主題墻來說,它是主題活動在預設與生成下的產物,墻面上既要展示主題活動的內容,又要顯示出主題的發展脈絡、相關信息資料、以及幼兒表征的作品等。
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我們要及時更換主題墻內容。除了內容要切合當前主題外,還要設置幼兒參與布置的環節,孩子只有在自己的勞動中,才會更珍惜成果。
3.教師教學手段與方法上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教育過程中的主要支撐?!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第六點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經驗豐富的老師常常能夠把一個創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新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調節整個活動氣氛,效果非常好。
歸根結底,新事物其本質就是“創新”,學會創新,與時俱進,方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從一個高度達到另一個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