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華
【摘 要】目的:分析聯合應用莫西沙星、甲硝唑治療肺膿腫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期間從我院選取肺膿腫病人共計60例展開研究分析,分組方法選擇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0,行頭胞哌酮舒巴坦聯合甲硝唑治療)和觀察組(n=30,行莫西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以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作為觀察指標。結果:較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高(P<0.05)。惡心、頭痛、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莫西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肺膿腫患者的臨床效果突出顯著,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建議推廣應用。
【關鍵詞】莫西沙星;甲硝唑;肺膿腫;安全性
臨床中因多種原因導致肺組織出現化膿性炎癥的情況稱之為肺膿腫,和感染存在緊密聯系,誘發病菌包括曲霉菌、厭氧菌、葡萄球菌等,臨床癥狀包括胸痛、咳嗽、發熱等,由于病原菌入侵肺部組織,肺細小支氣管發生炎性栓塞,若患者免疫力較低,則會導致病菌繁殖,最終導致肺部感染癥狀,形成肺膿腫。目前,治療肺膿腫最為有效的措施為抗感染治療,但是因為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繼而對治療效果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積極選擇合理的用藥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期間從我院選取肺膿腫病人共計60例展開研究分析,分組方法選擇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30,行頭胞哌酮舒巴坦聯合甲硝唑治療)和觀察組(n=30,行莫西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7歲~69歲,平均年齡(43.51±8.21)歲;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5歲~68歲,平均年齡(43.61±7.81)歲。比較兩組病人的一般資料,即年齡、性別,無顯著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行頭胞哌酮舒巴坦聯合甲硝唑治療,其中頭胞哌酮舒巴坦的用法用量為:口服,每8小時用藥1次,1次0.25g,持續治療1星期。甲硝唑的用法用量為:口服,1天2次,1次0.4g,持續治療1星期。
1.2.2 觀察組行莫西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莫西沙星(德國拜耳,國藥準字 J20090132)的用法用量為:靜脈滴注,1天用藥1次,1次0.4g,持續治療2星期,2星期后口服,1天1次,1次0.4g,持續治療1星期。甲硝唑的(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4020964)的用法用量為:靜脈滴注,1天用藥2次,1次0.4g,持續治療2星期,2星期后口服滅滴靈片,1天2次,1次0.4g,持續治療1星期。
1.3 觀察指標
以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作為觀察指標。其中通過惡心、頭痛、嘔吐的發生情況評定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作為安全性的衡量依據。治療效果的衡量依據: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細菌培養結果顯示為陰性,即顯效;有效主要指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細菌培養結果顯示為陰性;無效主要指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1]。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較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高(P<0.05),見表1。
2.2安全性比較
分析惡心、頭痛、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肺膿腫屬于一種臨床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大量病原菌感染和支氣管阻塞導致支氣管引流障礙是導致肺膿腫的主要原因。抗感染治療是治療肺膿腫最為有效的措施,但單一用藥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所以多聯合用藥[2]。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較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高;惡心、頭痛、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甲硝唑屬于廣譜抗菌藥物,可用于多系統厭氧菌感染。頭孢哌酮舒巴坦是一種常用于細菌感染疾病治療的藥物,其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屬于復合制劑之一,適用于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莫西沙星屬于第四代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之一,適用于多種細菌活性的抑制,不僅生理利用度高,而且不受進食影響。由于莫西沙星的藥物穿透力強于頭孢哌酮舒巴坦,且人體滲透速度更快,能夠直接對肺泡巨噬細胞、支氣管黏膜產生作用,因此莫西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肺膿腫患者的臨床效果突出。
綜上所述,莫西沙星聯合甲硝唑治療肺膿腫患者的臨床效果突出顯著,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波太.疏風解毒膠囊聯合莫西沙星治療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19):46-49.
[2] 年英,呂秀云.美羅培南聯合莫西沙星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感染性肺炎患者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9,27(3):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