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維瑋
摘 要:數學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乘法筆算是數學計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關鍵詞:乘法筆算;小學數學;整體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8-0039-02
引 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以學生為課堂中心的整體性教學方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尤其是在中年級乘法筆算教學中,教師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為目標,在整體性構建的基礎上,經過多重思考逐步培養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基于此,在中年級乘法筆算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感知、記憶能力和學習態度等多方面入手展開設計,以學生口算為基礎,通過及時的作業反饋、對學困生的重點關注,逐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有意識地養成認真審題、驗算、檢驗及訂正的良好習慣,逐步提升學生的乘法筆算能力[1]。
一、注重筆算口算化,培養學生筆算能力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是對口算的進一步升華。在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教師通常會引導學生進行筆算,哪怕是簡單的加法、減法運算也要筆算,長此以往,學生的口算能力會弱化。基于此,在小學數學筆算教學中,教師要從課堂的實際需求出發,合理安排一些口算訓練,有意識地將筆算過程口算化,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進而綜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2]。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為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先從簡單的三位數乘兩位數入手,創設學習情境,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御景小區有多層樓11棟,每棟有48戶,小高層8棟,每棟樓有128戶;高層有16棟,每棟有236戶。從這些內容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應該如何列式?”學生經過短暫的思考后提出:“11棟多層樓中共有多少住戶?8棟小高層中的住戶共有多少?16棟高層呢?”依據提問,學生展開列式計算,給出了算式:48×11;128×8;236×16。對前邊兩個已經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及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式,教師可組織學生先進行口算,再通過筆算對計算結果進行驗證。而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教師可讓學生以口算為基礎,讓學生先嘗試進行口算,再進行筆算。這樣,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口算意識,同時培養了筆算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了口算情境,讓學生以口算為基礎展開筆算學習,在由淺入深的題目計算中,向學生逐漸滲透口算意識,然后通過進一步的筆算,加深了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認知,促進了學生計算思維的發展,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計算能力。
二、立足筆算生長點,深化學生算理認知
任何計算都建立在學生已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如兩位數乘兩位數就是學生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想使學生獲得更快的發展,就要立足學生知識的生長點,通過比較、延伸,讓學生展開外延性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真諦。因此,在小學中年級乘法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筆算的生長點出發,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設計,引導學生對相應的算法和算理展開探討,使學生在大腦中自主構建算理,掌握一定的計算技巧,深化對算理的認知[3]。
例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發現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從而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基于此,教師可從多個不同算式的歸納總結入手,引導學生首先認識乘法分配律,然后通過算式的書寫過程將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展現出來,并將其運用到兩位數乘兩位數及算式的簡便運算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為出發點,如加法結合律和分配律、兩位數乘一位數、多位數乘一位數等,喚醒學生的計算意識,并將此作為乘法筆算教學的出發點,深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內涵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對多個算式的分析和比較,學生能夠自主歸納相應的知識模型。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從根本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加強對知識的掌握。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深入研究學生已有知識,合理安排教學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從簡單的計數入手,展開對乘法分配律本質及內涵的探究,深化了學生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為靈活運用知識夯實了基礎。
三、合理設置練習的形與量,增強筆算的趣味性
練習是對課堂教學知識的鞏固理解,是知識運用的重要途徑。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理論知識講授后會用一些配套的習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但不同教師對練習的認知不同,有些教師認為練習越多越好,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使學生長期處于疲勞狀態,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4]。基于此,在小學數學乘法筆算教學中,教師要重點關注練習,合理設置練習的形與量,既要保證學生進行足夠的練習從而鞏固知識,又要精準設計練習題目,讓練習更具針對性,增強筆算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乘法與加法的混合運算”時,教師往往會布置大量的問題讓學生計算,這雖然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效率,但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基于此,教師精設問題,減少計算量,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小明和小彤兩家要去動物園游玩,小明媽媽說只要兩人算出去動物園的花費就可以帶兩人去,一張成人票是48元,一張兒童票是24元,兩家一起去需要花費多少元?學生思考后,列出算式48×4+24×2。對算式的計算,教師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找出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很多學生只能運用常規方法解決,不能進行簡算。而一些學生則提出48是24的2倍,可以將48轉化為24×2,這樣題目就變成了24×2×4+24×2,提取公因式后得到24×(2×4+2),從而準確、快速地計算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