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久紅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于并樂于表達表現。音樂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藝術活動,既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又能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對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所以探討“音樂活動中幼兒創造性表達表現”這一主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能夠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音樂活動;大班幼兒;創造性;表達表現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8-0091-02
引 言
藝術教育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重要途徑。從大腦功能分析來看,傳統教育偏重對左腦功能(邏輯、抽象的思維)的開發,而對右腦功能的開發則不充分。開展音樂等藝術活動可以適當開發右腦的功能。幼兒通過音樂等藝術活動能夠豐富想象力,而創造的基礎就是想象力。幼兒創造性表達表現是指幼兒根據一定的目的和意愿,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用新穎、獨特的方法產生具有個人價值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
教師應盡可能為幼兒提供廣闊的視聽和想象空間,為幼兒展現多種音樂元素,鼓勵他們在音樂活動中進行多元化和創造性的表現表達[1]。
一、豐富幼兒音樂活動的表現形式
中華民族有著豐富多樣的音樂表現形式,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想象空間,有助于幼兒從小認識和感受多樣化的音樂表現形式,對其了解不同音樂形式的特點、拓展創造性思維空間具有重要的意義[2]。常見的音樂表現形式如下。
第一,歌唱。幼兒自然打開口腔,恰當地運用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有感情地唱準歌詞、節奏和旋律。幼兒歌唱形式主要有獨唱、對唱、領唱齊唱、輪唱、合唱等。
第二,律動。幼兒在音樂或節奏樂器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拍、速度做有規律的律動性動作。律動性動作可以是單一動作的重復,也可以是相關的幾個動作連接組合成律動組合[3]。
第三,打擊樂。打擊樂又稱節奏樂,幼兒節奏樂的樂曲一般節奏性較強,由教師用鋼琴來彈奏旋律,幼兒用打擊樂器敲擊節奏。
第四,音樂欣賞。新樂欣賞是幼兒對音樂作品進行感受、鑒賞、理解的審美活動。欣賞音樂需要幼兒有感知音樂的知識、能力和修養,對音樂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有所了解,能夠體驗、感受音樂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五,舞蹈。幼兒舞蹈是以幼兒肢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幼兒的思想感情,反映幼兒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幼兒舞蹈的特點是邊歌邊舞,形象直觀,對幼兒的身體素質、情感、審美、注意力等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第六,音樂游戲。音樂游戲一般是指在音樂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規則和音樂要求進行各種動作的游戲[4]。
二、運用促進幼兒創造性表達表現的教學方法
要使幼兒感受和體驗音樂活動的魅力,獲得愉悅的體驗,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從而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科學的、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第一,啟發法。在音樂活動中,教師通過多種活動方式,引導幼兒自主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樂于解決問題,并能運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地表達。
第二,賞識法。教師對幼兒在充分感受、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獨創性表示賞識,讓幼兒獲得成就感,從而引導他們展示自己獨特的想象和思維。
第三,興趣法。教師創設豐富的音樂環境和生動有趣的活動情景,采用游戲化、生活化、趣味化等形式,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等,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激發幼兒的創新欲望。
第四,激勵法。當幼兒創編的兒歌或舞蹈作品與眾不同時,教師要適當進行評價、贊賞,使幼兒樂于嘗試,創編出更多好的歌詞或舞蹈動作。同時,這會帶動其他幼兒創編出獨特的歌詞和動作。
三、促進幼兒創造性表達表現的具體做法
(一)在音樂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表達表現能力
第一,教師可以在歌唱活動中巧用賞識機制,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如言語賞識、動作賞識、實物賞識、特權賞識等。教師的激勵能夠給予幼兒繼續探究、表達表現的信心和機會,鼓勵幼兒的創新行為,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敢想、敢創造、敢表現。
第二,教師可以在律動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探索、求知。教師可在音樂活動中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來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使之成為幼兒創新思維的源泉。在選擇律動題材時,教師要考慮律動與幼兒生活的聯系,且易于幼兒的情感表達。幼兒在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時,可以用身體動作來表達。例如,在進行“小魚游”的律動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感受到音樂的情緒是舒緩、自由、流暢的;在欣賞進行曲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感受到樂曲鏗鏘有力、節奏鮮明的風格。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體驗,使其進行想象和聯想,獲得比較清晰的音樂形象。例如,教師在進行律動活動“小鳥飛”時,可以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引導幼兒想象聽到音樂時的感受,讓幼兒想象小鳥飛來飛去的情景。
第三,打擊樂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觸覺、運動覺等感官,調動情感、思維、想象、動作、語言等多方面參與,反復品味,展開聯想,促進幼兒求異性思維的發展。打擊樂活動是合作性較強的音樂活動,需要幼兒之間的協調、配合,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合奏效果。打擊樂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幼兒在打擊樂活動中能實現“了解節奏—根據既定節奏表演—自如地創編節奏”,在樂器使用方面實現“單純地敲敲打打—根據樂曲合理創編—選擇配器方案—追求合奏的表現和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