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勛
摘 要:物理學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物理知識本身比較復雜和較難理解,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學科主題就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心智水平也有所提高,在該年齡段學習物理知識可以讓學生理解更多現(xiàn)實中的物理現(xiàn)象,懂得事物的本質(zhì)。文章主要講述初中物理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解決對策,旨在進一步加強初中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5-0071-02
針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需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觀念,積極開展課外實踐,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在新課改背景下,物理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課堂教學,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1]。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許多學校非常重視升學率,而升學率是通過考試成績反映出來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各種知識,在短時間內(nèi)對學生有益,但是相對而言,無法讓學生及時做到鞏固復習,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必將受到影響。因此,教師有必要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初中物理課堂學習,學習教科書中的知識,從而加強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初中物理的興趣。
(二)物理課堂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
初中物理知識的范圍非常廣泛。物理理論知識相對抽象、復雜,需要思考和聯(lián)想的知識點非常多,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難以理解,找不到有效的學習技巧,比較盲目。教師需要集中精力進行講解。由于上課的時間有限,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充分講解本節(jié)的知識,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沒有進行合理的時間分配,理論知識的講解消耗了大量時間,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使課堂變得乏味,使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熱情大大降低,使其不僅不能很好地掌握課堂上的知識,而且變得對物理課不感興趣,這使得物理課堂教學難以順利開展。
(三)物理知識豐富,教學時間較少
初中物理教學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添加了新的物理學類別。初中二年級的“差異化”實際上反映在物理學上。第二,一些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依然把語數(shù)外三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學習中注重學習分數(shù)值最高的三科,有意注意全部在主課上,自然減少了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時間。第三,目前,學校新增了很多課程內(nèi)容。近年來,生物學科和地理學科已經(jīng)成為八年級學生必考科目,并且這兩個科目的分數(shù)也包括在學生高中入學考試的總分數(shù)中。由于學科數(shù)量眾多,許多不重視物理的學生在課業(yè)多的情況下就會減少物理學習時間,知識得不到及時的鞏固和運用,練習題不能按時高質(zhì)量地完成,導致所學知識的遺忘率很高。此外,在課程不合理的安排下,許多初中物理教師也意識到物理課很少,但是教學內(nèi)容很多,很難保質(zhì)保量完成教學任務。無奈之下,教師只能處理許多需要詳細解釋的問題,在教學上抓住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不能全面展開學習,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構建系統(tǒng)化知識體系,這嚴重影響了初中物理教學的質(zhì)量[2]。
二、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采用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和理念來開展教學。學校也可通過相關制度對教師進行嚴格監(jiān)督,要求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思想。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與學生進行“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深入研究。教師可以在教室里用手勢表演“烏龜與野兔賽跑”游戲,“烏龜與野兔賽跑”游戲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借此來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讓學生來體驗一下手勢的差異,當學生在濃厚的氣氛下全部融入課堂時,教師就已經(jīng)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進行接下來的教學,把“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運用手勢來表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記憶也會更加深刻,學習效率和聽課質(zhì)量自然會提高。
(二)學生做好預習和復習工作,努力提高效率
為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教師必須使學生在上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功課,標記不理解的部分,并回顧和總結所學知識。課后復習時,教師要在各章之間進行不間斷的總復習,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3]。
(三)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效果,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讓學生通過互動提高對教師的信任。例如,在教授“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的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預先準備實驗所需的物品,然后向學生演示該實驗,再指導學生親自進行實驗以分析實驗結果,討論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電路之間的差異以及兩個電路之間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所在,從而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兩個電路的特性。學生通過參與物理實驗,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了,并且對物理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對物理產(chǎn)生熱愛之情。
(四)積極開展課外實踐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在課堂上開展理論知識的教學還遠遠不夠,還應及時拓展物理知識的實踐課程,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初中物理教師應該認識到物理知識來自生活,讓學生可以通過物理課外實踐練習更好地掌握物理原理。課外實踐活動能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主題是“如何使用家用電表”,鼓勵學生對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交流和溝通,并促使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從小事做起,不再浪費電力資源。通過這種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如果僅通過理論上的宣傳和講解,遠遠不能達到如此顯著的教學效果。再如,教師可以在“速度變化”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中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以測量不同車輛的速度和行駛距離。測量車輛同時在道路上行駛,然后更改時間和距離再進行測量,重復觀察并記錄。在課堂上,每小組選出一名代表總結實驗得出的規(guī)律,最后,教師再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