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衛
【摘要】? ?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中職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對培養中職生高尚道德品質、提高中職生實踐能力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但中職學校在“互聯網+”時代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教學模式相對傳統、教學水平有待提升、教學氛圍不夠活躍、校園網絡管理松懈等。鑒于此,通過“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為中職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意見和建議,以此確保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以供參考。
【關鍵詞】? ? “互聯網+”時代? ? 中職生? ? 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我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不斷改變了人們生活和學習方式,也為教育事業提供了新型教學模式。與此同時,“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帶來了各種機遇和挑戰。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職學校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機遇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創新和完善,且教師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中職生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中職生提供豐富的思政資源和素材,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還能促進中職學校教學效率的提升,對培養中職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教師開展教育活動時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思政教師將偏理論性的專業知識對中職生進行講授,應因思政教育知識過于枯燥乏味,中職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導致教師展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教學效率和質量不高。而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思政教師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其中,不僅能提高中職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將復雜的思政理論知識進行剖析,使中職生更容易理解思政教學內容,不斷提高了中職學校思政教育效果。
1.2挑戰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對提高思政教育教學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互聯網當中信息過于繁雜,中職學校在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獲取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多種社會思潮涌入,部分中職生的思想沒有得到有效培養,其中職生的思想還可能存在偏見,導致部分的中職生個人信仰扭曲。此外,中職學校對中職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幫助中職生塑造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而互聯網技術的融入,使中職生漸漸迷失在繁雜的價值觀念當中,這對中職生今后發展起到一定阻礙。
二、“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模式相對傳統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雖然中職學校重視對中職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但中職學校部分教師教學觀念未積極更新,忽視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培養,其掌握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過于傳統,中職生在傳統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習思政知識和思想,并不能有效將思政知識轉化。其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當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而中職生則被動的學習思政知識。
同時,教師也未重視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對中職生展開實踐教育,導致中職生學習到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沒有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導致中職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學習效率未得到有效提升
2.2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雖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了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但由于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思政教師并未重視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創新,仍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對中職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導致中職學校培養出的人才并不符合時代發展需求。
2.3教學氛圍不夠活躍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中,思政教師只注重對中職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并未重視在課堂當中對中職生進行實踐教育的培養。而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學環境過于壓抑、緊張,其中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有效激發,久而久之,中職生學習效率與質量不斷下降。此外,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中,不僅能促進中職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還能在課堂當中對中職生展開實踐教育,促使中職生更加全面的發展。但由于教師并未意識到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對中職生起到的教育作用和意義,未刻意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氛圍,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無法達到如期效果。
2.4校園網絡管理松懈
中職學校在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中,雖然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率和質量,但中職并未重視將校園教學環境和網絡進行管理,導致互聯網中錯誤思想不斷融入到校園當中,滲透到中職生正確觀念之中,阻礙了中職生掌握正確觀念。首先,因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積極更新,在對中職生展開教學活動過程中,只注重對中職生展開傳統思政教育教材的講解,并未利用互聯網技術,為中職生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資源,仍照搬照抄將傳統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和講解,不僅無法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中,還會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三、“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策略
3.1革新思政教學模式
中職教師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傳統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當中,將思想政治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不僅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率和質量,還能確保中職學校的教育活動順利開展。因思政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重要組織者和引領者,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培養教師擁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僅能促使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還能引導教師根據時代發展需求,將中職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以此有效促進中職生全面健康發展。
此外,在新型教學模式當中,教師不斷提高中職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主體地位,使中職生成為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中心,圍繞中職生,關照中職生、愛護中職生,根據中職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使中職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3.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目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便捷。而中職學校在對中職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應意識到互聯網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提升起到的重要推動作用。基于此,中職學校和教師要想要想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質量,則需加強校內師資隊伍的建設,不僅要培養思政教師掌握扎實專業知識,還要幫助教師樹立正確價值觀念,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使思政教師能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中職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使中職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得到良好培養。此外,中職學校還可定期組織校內思政教師參與交流會和研討會,使思政教師在交流和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并扎實掌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效將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繼而不斷提高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
3.3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對中職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不僅要將傳統思政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思政教師還應更新自身教學觀念,更新中職生學習觀念,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中,為中職生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激發中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中職生能夠積極參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中。另外,思政教師為中職生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和素材,充分彰顯出網絡思政資源和素材重要性,并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中要為中職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時間,使中職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思政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應及時觀察和分析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對中職生存在的不足進行糾正,使中職生思想品質和道德觀念符合互聯網時代對人才提出的需求。
此外,教師不僅要重視為中職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還應為中職生豐富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有效促進師生之間交流和溝通,使中職生能夠大膽表達出內心的想法。而教師根據中職生的思想和學習情況,對中職生展開針對性教學,并積極宣傳網絡當中正確的思想和行為,降低網絡思想和信息對中職生產生的言論誤導風險。
3.4加強校園網絡管理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注重學校要想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有效將互聯網進入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中,就必須加強校園環境和網絡管理,根據中職生的實際需求,積極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素材進行豐富,并進行合理的配置。如此,對培養中職生思想品質、提高中職生道德觀念,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首先,中職學校要重視提高思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提升,培養思政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政治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資源進行豐富。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刪減,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和資源符合中職生的發展需求,也符合中職生的學習能力,以此有效對中職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其次,中職學校也應意識到互聯網技術融入到校內教學活動當中,對中職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起到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教師要積極加強校內環境和網絡的管理,降低互聯網當中不良信息和思想的侵入,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將立德樹人理念當中的思想和知識進行梳理和整理,進而有效對中職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中職學校將傳統思想政治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不斷提高思政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
在新型教學模式當中為中職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有機融合,全方位的對中職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不斷提高中職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教學水平。
參? 考? 文? 獻
[1]馮凌.“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與開放,2016(22):86-87.
[2]朱艷霞.“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18(01):9.
[3]馬金剛.“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33):150-151.
[4]董建忠.網絡化視野下的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20(09):32-35+44.